第三百零三章:外城失守,大势已去94(2 / 2)

“国有忠臣,社稷之幸!”

赵曦喃喃一声。

韩章已经年迈不堪,如今,不过是凭着一口心气戍卫京城,倘若这口心气卸掉了,只怕,也将要命不久矣了。

嘉佑八年,三月二十八日。

韩章依偎在一座城墙上稍作歇息。

这几日,他一直都是与守城将士们吃住一起。

很多人都不理解他,明明可以功成身退了,为什么还要死撑着呢?

其实,韩章想要的也很简单,不只是帝王需要文治武功,丞相也需要。

为什么诸葛亮能够被后世铭记至今?

不就是因为诸葛亮不仅擅长治国,还擅长打仗?

当年,在抵御西夏的战役里,韩章可谓一败涂地,此事,一直是他的从政生涯中得污点。

倘若这一次能将汴京守下来,那么,他身为大周宰辅的文治武功,也就完美了。

“韩相,您先去睡会吧?这几日,辽军攻城不利,如今快至正午,辽军还未有攻城的动向,想来是要休整一日。”

有周将来到他跟前小声说道。

韩章只是摇了摇头,道:“不可掉以轻心。”

闻言,那周将也不好说些什么,只好退下。

约莫到了正午左右。

困意袭来的韩章,突然像是从梦中惊醒一般,豁然起身,站在城垛前眺望,忽然见到辽军正在集结军队。

而且,规模远超前几次攻城。

见状,韩章深深皱起眉头,“这么快,辽军就要总攻了?”

总攻?

听到这二字,周围将士都是瞳孔一缩,神情一怔。

这个时候发起总攻?

自攻城以来,辽军可谓伤亡惨重啊。

而京城戍卫兵力并未损失过半。

此时发起总攻,岂不是自讨苦吃?

“韩相,不对吧?辽军主帅可是耶律仁先,他不可能犯这样的错误。”

“不管是不是要总攻,看这架势,肯定是要宫城。”

“辽军战力还真是顽强,要是让我军这般不惜代价的攻城,至多三五日,军心就已涣散。”

韩章当即下令,“全军戒备!”

下一刻,便有传令官跑遍全城,不停地高呼,

“全军戒备!”

“韩相有令,全军戒备!”

不多时。

城墙之上,旗帜飘扬,大周将士严阵以待。

城外,敌军如潮水般涌来,鼓声震天,喊杀声此起彼伏。

投石车不断向城内投掷巨石,箭矢如雨般落下。

韩章沉着指挥,士兵们用盾牌筑起坚固防线,同时城上的弓箭手不停地射箭回击。

火箭如火龙般射向敌军,点燃了他们的营帐和攻城器械。

城门紧闭,护城河的河水被染成了红色,城墙下堆满了敌军的尸体。

一场血战由此而世。

然而,就在韩章指挥守城期间。

城外,却有惊天变故。

一名负责守护城门的周将,竟是趁着将士换防之际,忽然打开城门。

战时换防,是因为抵住城门的那些将士们,需要一定的时间恢复力气。

城外,辽军攻城车也已赶到。

周将在打开城门之后,忽的跑出城外,大声道:

“大辽的勇士们,快进城!进城!”

然而,话音刚落,迎面就有一支箭矢射来。

他躲避不及,死于乱箭当中。

其余周军将士本想将城门关闭,但是已经来不及了。

只因辽军的攻城车已经越过城门。

而大量的辽军,也已经杀进城门当中。

汴京城分为外城与内城,外城连接着护城河,至于内城,更像是一个巨大的铁笼。

只要钻进这里,再毫无掩体的情况下,很容易就会被箭矢射杀。

等韩章知道外城失守时,不少的周军将士,早已乱了分寸。

“不惜一切代价,将辽军阻挡在内城外!”

韩章亲自带着一队将士前去守内城。

外有辽军猛攻,内有不断涌进内城外的辽军将士。

韩章愈发感到吃力。

但是他心里很清楚,哪怕就算是死在这里,也必须守住内城。

否则,整个汴京将无险可守。

皇城、宫城,可挡不住辽军冲锋。

“若有临阵脱逃者,杀!”

韩章不停地大喊着。

但眼瞅着,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周军将士放弃守城。

辽军大帐那边。

耶律仁先瞧见时机已经成熟,便将部队一分为二。

一支强攻内城,一支负责掩护,将外城城头上的周军守城主力拖延。

“小子们,今日,我大辽的史书将记载,汴京,破!”

“随本帅冲杀!”

为了将辽军士气拉到顶点,耶律仁先竟然亲自率领一支军队冲锋。

内城之上。

甲胄着身,胡子花白,面容枯朽的韩章,瞧见敌军不停地登上外城,甚至都要朝着内城这边厮杀过来的时候,深感无力。

他知道,大势已去。

有将领来到他的身边,想要将他暂且带离下去,

“韩相公,您先走,末将掩护您撤!”

撤?

韩章拔出腰间长剑,双手合力,勉强能将宝剑握稳,咬牙切齿道:

“撤?此时还能撤到哪里去?”

“我等身为,乃是天子与监国,唯有一死!”

这一刻,无论这个老家伙是为了名,还是为了其余,总之,他在一些武将眼中,愈发显得高大起来。

曾几何时,韩章执政期间,武将地位之卑微,堪称是大周历代之最。

没有任何一个武将不痛恨韩章。

但是,到了此时,他们忽然发现,眼前这个让人感到痛恨的老头儿,其实并没有看到的那般讨厌。

最起码,他没有像一些文臣选择临阵脱逃。

“既然韩相公不畏生死,末将,就随韩相公走这一遭!”

“杀!”

有了韩章的无所畏惧。

被逼到绝境的大周将士们,在这一刻,也爆发出了最后的血性与士气。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