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训练研究(2 / 2)
那么,哪个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更容易被大多数人掌握?
到了这一步,其实已经不是纯粹的训练,而是边训练边研究,不断尝试新战术和新战法。
夏致远也能自豪地说一声,自己勉强也算个研究人员了。
这个时候,又出现了新的分水岭。
杜兴国给夏致远制定的训练目标,是尽最大努力压榨装备的潜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可以在正常使用动力装甲的情况下,自如地操纵另一台战斗机器人,但增加到两台必须使用辅助程序,三台必须以程序为主,四台干脆就是力不从心,只能让程序自主发挥作用。
人脑毕竟不是真正的电脑,所谓的多线程也不可能那么夸张。
夏致远不禁感慨,如果早点完成这些训练,抓捕那天哪用得着和朱老二拼命?只需要两台战斗机器人A上去,当场就能平推了朱老二。
其他人就差多了,一台必须程序介入,两台勉勉强强,三台压根儿不必想。
虽然只是四和二的区别,杜兴国却恨不得把其他人的胼胝体全都给切了。
当然了,战斗机器人的操控比较麻烦,换成无人机或者其他设备就容易多了,如果不搞特别复杂的飞行轨迹,一个人配上预置的控制程序,同时控制几十上百架无人机凹造型都不是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段时间的反复尝试,研究所得出最终方案:一台动力装甲的最佳战术组合,是配备两到三台战斗机器人或机器狗、四到六架无人机、若干机械昆虫及其他无人装备。
一台动力装甲和配套的无人装备,就是一个完整的战斗组。
最好再安排几个人查缺补漏,远程操纵无人装备,才能最大限度发挥装备的性能。
两台或更多动力装甲同时行动,建议每台动力装甲配两台战斗机器人或机器狗,一台战术配合,一台备用;无人机四到六架,其他无人装备若干。
数台装甲及相应的无人装备,可以组成一个战斗编队。
如果有条件,最好能安排远程操纵!
此外,无人装备如何进行战术配合,仍然是摆在诸多研究人员面前的难题,相应的控制程序还在紧张的开发之中。
另外,两台以上的动力装甲同时行动,到底是一对一单独控制无人装备比较好,还是交叉控制比较好,仍然处于激烈的讨论之中。
说到这里,就必须提到新开发的混合控制模式。
不论采用什么样的算法,纯程序控制的无人装备,都有容易跑偏的毛病,以目前的技术,还解决不了这个问题,除非能研究出拥有思考能力的人工智能。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就算能做到,也没人敢轻易尝试。
而在混合控制模式,操控人随时可以向无人装备下达新的指令,根据优先级的不同,装备可以在立即执行、稍后执行和适当时机执行之间自主选择,从而脱离逻辑死循环,纠正控制程序过于机械的问题。
从本质上来说,混合控制模式只是对程序控制的小幅度改进,可它起到的作用却非比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