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363(2 / 2)

中原有很多流民,若是遇上荒年,互相呼应聚集成群,必然坏事。

于是请敕令内外守备,和各处巡抚用心整顿,防患于未然。

并召回派往内地,召募发兵的文武官员,让他们镇守中宫……

也先看到无利可图,想要把朱祁镇给放回来。

众大臣同意迎接,但朱祁钰不同意。

关键时刻,还是于谦站出来,对朱祁钰道:帝位已经定下,绝对不会再有更改。

只是从情理上,应该赶快把他接回来罢了。

万一他真有什么阴谋,他于谦就有话说了。

也是因此,朱祁钰最终同意将朱祁镇接回来。

算是保全了大明的脸面,同时也结束了朱祁镇闹出来的天大笑话。

除此之外,改变兵制,使大明兵马制度变得更为灵活、让明明在之前已经取得了那样大优势的也先,占不到什么便宜,于谦居功至伟。

于谦主持兵部工作时,也先的势力正在扩张。

而福建邓茂七、浙江叶宗留等人,各自拥有部众,和自封的封号造反。

湖广、贵州、广西、瑶、侗、苗、僚到处蜂起作乱。

对付这些人,前后的军队征集调遣,都是于谦独自安排。

当战事匆忙急迫,瞬息万变之时,于谦可以眼睛看着手指数着,随口讲述奏章,全都能按照机宜,采取正确的策略进行应对。

这份能力,众人都服。

他号令严明,铁面无私。

哪怕是勋臣老将稍有不守法度,都立即请圣旨切实责备。

一张小字条送到万里外,各处将领没有不认真遵守的。

真的算起来,朱祁镇可以这样体面的回来,于谦在这里面起到的作用最大。

但在朱祁镇回来之后,于谦却从没有夸赞过自己的功劳。

廉洁奉公,个人生活极其简朴。

朱祁镇命令凡是兼东宫、太子宫属的人,都支取两份俸禄。

于谦一再推辞。

所居住的房子,仅仅能够遮挡风雨。

朱祁钰赐给他西华门的府第,他推辞说:国家多难,臣子怎么敢自己安居?

坚决推辞,朱祁钰不准。

于是于谦就把朱祁钰先前所赏赐的玺书、袍服、银锭之类,全部封好写上说明,放到那里,每年去看一看而已……

于谦的性格很刚强,他看不起那些懦怯无能的大臣、勋臣、皇亲国戚。

再加上本人能力出众,因此憎恨他的人很多。

又因为于谦,始终不赞成讲和,虽然朱祁镇是因此才能够回来,但对于谦却非常恼怒。

石亨此人,是经过于谦提拔,才得以免罪,并最终领兵获得功劳的。

德胜门一仗的胜利,石亨的功劳不比于谦大,却得到世袭侯爵。

内心有愧,于是上书推荐于谦的儿子于冕。

朱祁钰就要将于冕召到京城任职,于谦却严词拒绝。

并说,国家危难之际,作为臣子应该不计较个人荣辱,各人喜恶。

石亨身为大将,没有提拔一个兵卒,没有推荐什么有才能之士,却独独推举我于谦的儿子,这事情说出去,岂能让天下人觉得公允?

对于军功,应该慎重对待,绝对不能用自己的儿子进行滥领。

石亨是又愧又恨……”

“好!真不愧是于谦!不愧是能挽天顷的人!

若无这些品质,他绝对做不到这些壮举!

为咱大明续命百年!

这等文臣,不论有多少咱都不嫌少!”

朱元璋拍手称赞。

朱标,朱棣二人,同样是双目之中异彩连连。

现在,他二人才终于是明白,真正的文臣是什么样的。

像于谦这种,才是真正的文臣!

“这……这样的人才,朱祁镇复辟之后,应该舍不得动手吧?

毕竟他能平安归来,于谦功劳最大。

又守住大明,没让局势一溃千里。

不然,不要说他不能回来了,就算是后面还能回来,还能坐上皇帝,那大明的江山又将残破到什么样子?

只怕一个弄不好,大明长江以北都要丢掉!

于谦各方面的能力,都是格外突出。

这等一心为国大明忠臣,能臣,谁舍得杀?”

朱元璋望着韩成,说出来这样一番话。

这是他的心声。

哪怕是他这种杀人如麻,砍乱臣贼子如割草一般的人,在知道了于谦的所作所为之后,都不会对于谦下手。

反而会对其重用!

可见于谦人格魅力。

韩成闻言,长长叹口气,缓缓摇头:“没有,朱祁镇刚一坐上皇位,就把于谦给杀了……”

朱元璋:???!!!

朱标:???!!!

朱棣:???!!!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