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_分节阅读_第909节(2 / 2)

  这也是你的压力。

  诸夏这片土地,每当在这种关键的时刻,总是会有一位圣王出现,现在这个时代就是你。”

  洛苏和李世民几乎每一次的见面,都会听到圣王两个字,他无时无刻不在以这两个字来要求自己。

  “等到天子你将书籍之事一讲,政事堂就不会再有反对的声音。

  不过这科举制度,不是那么简单的,天子如果想再开政事堂会议商议这件事的话,不妨问他们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我暂时想到的。”

  李世民走了,洛苏静静地坐在棋盘前,盯着上面的黑子和白子,“又是一件大事,会给家族带来一些底蕴吧。

  不过这个科举制度,问题有些大啊,和我的大政有些冲突。

  下一件大事该是府兵制度了,征讨四夷,府兵制度,不太合适,但进攻突厥,镇守中原,还是非常有用的。”

  ……

  洛玄辰被洛苏叫进了灵天阁中。

  他猜到是因为科举制度的事,便静静等待着老祖宗出言,洛苏望着洛玄辰,“历史上有名的宰相都有自己拿的出手的一条政绩,你提出改良的科举制度,这将会让你名留青史。

  以你的天赋,能走到这一步,的确是颇为不易,说一说你的想法吧。”

  洛玄辰就知道这条政策,一定能得到洛苏的认可,他有些兴奋的说道:“老祖宗,我是在读书的时候,一直都在思考一件事,那就是从古到今,权力是一点点向下移动的,但大多数的权力转移,都是被动的进行。

  所以我就在思考,能不能由朝廷主导去让权力下移,于是经过我翻阅无数的典籍,以及查阅各种制度的缺陷,终于找到了这个能够保证权力下移到最基层的制度。

  我不仅仅有现在这个制度,我还有进阶版本,以及最终版本的科举制度,但这第一步就已经属于开创,所以后面的就不用实行了,不合适。”

  洛苏赞赏的望着他,又带着些许怜悯的望着他,这目光看的洛玄辰有些莫名其妙,他忍不住问道:“老祖宗,您这么看着我,可是有什么事,不好告诉我?”

  洛苏闻言摸摸他的脑袋,感慨的说道:“你的政策,是开天辟地的。

  按理说,天下可能就要渐渐从门阀贵族政治走进平民政治了,这个过程或许会持续一百年,两百年,但未来是可预见的。

  但可惜啊,我将要做的事,会让你的努力,遭受到重大的打击。”

  啊?

  洛玄辰有些惊诧的问道:“老祖宗,是我做的和您的大计有冲突吗?”

  洛苏摸着他的头,温声道:“你没有做错什么,你做的很对,是我在逆历史潮流而动,但这是必须做的,你只是恰好撞上来了。

  现在还不知道大唐能走到哪一步,冬突厥会是一个好的检验对象,检验一下大唐的军队。”

  洛玄辰听不懂,洛苏也不曾对他说清楚,因为一切还只是一个构思,洛苏从不会在时机不成熟的时候就乱说话,他一向顺势而为,就如同雕版印刷术出来,能够解决书籍的问题,他才会和李世民明确的说,科举制度是可行的。

  ……

  依旧是太极殿,依旧是李世民和一众宰执,今日的气氛却有些不同,众人都知道天子将自己这些人召集过来是为什么。

  果然,李世民第一句就是给会议定调,“经过朕的思索,吏部尚书的建议很正确,有了这个囊括全天下的科举制度,朕才能得到全天下的人才。

  至于中书令的担忧,朕认为,唯有不拘一格降人才,才是对国家有利的,只要有才,无论世家豪族,还是平民百姓,朕都能用之。

  而且朕亦不是仅仅从这科举出身的官员中选官,如果朕发现民间有人才,依旧会拔擢他们,如果诸卿有人才举荐给朕,朕同样会重用。

  中书令的担忧,有些杞人忧天了。”

  天子已经这么说,这件事就算是彻底定下来,其实这件事对他们这些人影响不算是特别大,正如李世民所说的那样,他们是不用这种方法入仕的。

  他们都是走任子路子的,所谓任子,就譬如洛玄夜的儿子,因为洛玄夜的缘故,现在就有正四品的散官,这代表了他们和皇室的亲近关系,以及功劳的大小。

  “伏惟陛下英明神武!”

  众人齐声道。

  待众人道罢,李世民又说道:“不过关于这件事,朕有些问题,需要诸卿一同商议一番,想出一些办法来。

  第一条,也是最关键的一条,那就是如何保证考试的公平,如果官员可以在其中上下其手,让自己人胜出的话,那这考试就成了一纸笑谈。

  朕记得有司中,没有关于这方面的律令,诸卿,要尽快在贞观律中添加,朕以为,这件事事关国家大计,如果有作弊者,应该处于极刑,但具体到底如何去判,还要诸卿商议。”

  李世民不说,众人还真的想不到,如果官吏能够在这其中上下其手的话,那简直就太可怕了,吏部就在皇帝眼皮子底下,或许皇帝还能够管得到,但那州县中呢?

  在座的这些人都是人精,谁不知道,那些州县大部分的事情,朝廷根本就不知道。

  只能一轮轮派出各道巡察使去巡查,但州一级别或许还能管一点,但县想要管住可太难了。

  见到众人不说话,这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想出完整章程的,毕竟这是涉及天下的大事。

  李世民又问道:“还有一个相当关键的问题,考什么,科举科举,怎么分科,按照隋朝的名字,明经和进士,还是按照汉朝的秀才和孝廉。”

  洛玄夜闻言沉吟一下说道:“陛下,不如换个名字。

  这世上的人,总是看重开创,有的人,仅仅起了个名字,却将一件大功绩之事,独占其功。

  如果用这些已经有过的名字,恐怕不能体现出我大唐新政。

  让后世一些不学无术的人看来,还以为这科举制度古已有之,而不是我大唐独创。

  尤其是进士和明经,这都是隋朝用的名字,如果大唐再用,某些人看来,恐怕还以为这是隋朝的功劳。

  臣以为对陛下是不公平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