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_分节阅读_第940节(1 / 2)
在这个世上,他比其他洛氏子的权限更高,有更多的奇异,但有些东西,是不应该被知道的,所以他不能说出来。
比如生死,比如阴阳,比如幽冥。
洛玄夜在一句“天机不可泄露”中惶然离开,他今天本就不该来灵天阁。
但他来了。
……
洛苏此番要见的不仅仅是李承乾,而是李渊和李世民所有的儿子,也就是现在大唐的一众亲王,李渊是真的能生,光是儿子就有二十多个,尤其是后来生出来的弟弟,让李世民很是头疼。
李世民经历了玄武门之后,就不愿意再让人挑天家这方面的问题,所以只要不是大错,他是不愿意去干掉自己这些兄弟对皇位完全没有威胁的弟弟的。
在门阀时代,重用宗族是最关键的一步,所谓姻亲故旧,宗族自然是最亲的宗亲,就算是李世民贬斥宗族,但实际上,从李渊死后,李世民依旧将自己的所有弟弟都封为亲王来看,他对宗亲依旧是非常依仗的。
既然如此,那洛苏自然要好好考察一番,看看还有没有李恪这样的人才,最好是在李世民的儿子中,这样之后也好安排。
洛苏见这些亲王,李世民自然是知道的,他也问过洛苏要做什么,洛苏指了指北边说道:“看看宗族之中,还有没有燕王恪这样的人才。”
早就分封念头的李世民,立刻就明白了洛苏要做什么。
二人唯一的区别在于,李世民是准备让诸王和功臣,在大唐国中世袭镇守州县,就如同当初的汉朝靖难诸侯。
而洛苏是要往外封,就比如燕王恪那样。
但。
分封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不是随便派个人出去就行的。
每一个分封的名额,都代表着大量的财富流出,就像是嫁女儿给嫁妆一样,要从大唐国库中掏出大量的财富,所以分封要有成果,否则就是给别人白白送大礼包。
当初姬昭和洛苏两次大行封建,都是斟酌了许久,才选定的地点和人选。
现在形势更加复杂。
燕王恪是洛苏认为现在诸亲王中,唯一一个能应付漠北那种危险的亲王,其他的李世民的儿子,都不行。
洛苏对分封很有经验,所以他要亲自来考察这些人。
至于为什么不考察李孝恭和李道宗这些人……
因为,李世民不会把他们分封出去。
————
太宗诸子,燕王恪、魏王泰最贤,其余诸子,寥寥也。或薨于幼时,或乏善可陈,国师俱见之,而燕王恪镇北,魏王泰镇东,余者以子弟作藩,磐石维城者,有名;骄侈取败者,无后,国师言曰:高祖诸庶子,及天子诸庶子,生死不过一人,于天下若一鸿毛。——《唐书·高祖太宗诸子列传》
第913章 洛苏谈分封
灵天阁中,当洛玄辰知道洛苏想要再次行封建时,他大惊失色,而后立刻回想起了,当初他提出科举制度后,为什么洛苏会用怜悯的眼神望着他。
封建大兴和科举大兴是极致冲突的。
科举走到最后,一定是稳定的压制一切的文官政府,这不是简简单单的重文轻武的国策就能够说得通的。
即便不搞重文轻武,文也是大多数人乃至于大多数贵族的第一选择。
略微对比一下,就知道文比武的优势大在哪里——
明显的上限更高,可以一路升到宰相。
没有生命危险,不需要打仗,不必担心随时死在战场上。
不需要前往苦寒之地戍守立功,可以待在中原的花花世界。
将门的传承也不稳定,太过于吃天赋,而且战争属于零和博弈,更强的天赋者通吃一切,失败就是死,政坛就不是这样,可以容得下更多人,就算是一时失败,也有重来的机会。
山东士族和江南士族等这些士族,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了,诗书传家的重要性,那些战场上显赫的人都已经化成灰了,他们还活着。
更不必说,在几乎所有人的潜意识中,才华横溢讲的就是诗词歌赋,治国理政,而不是行军打仗。
即便是在如此尚武的大唐都如此,一直对外开拓陷入凝滞,那文官必然将轻而易举的压制武官,这是客观事实,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况且文官政府比军政府更为优秀,所以在一个大国中,文官政府是最终注定的结局。
洛玄辰或者说是洛氏,当然知道这些。
能够对抗文官的,不是同样拔擢起来的武官,在未来注定没有大规模战争的时候,尤其是君王对军队的掌控力下降后,会更加信任不会造反的文官,武官是肯定要被压制的。
能对抗文官的,是世袭贵族,或者说,这群人对抗的是从科举中走出来的文官。
贵族走的是另外一条路。
科举文官不依靠血缘传承,贵族依靠血缘传承,当初邦周的时候,那些世袭的贵族,在变法中,被士剥夺了特权,取消了世卿世袭制度,最后军功贵族和士人成为了时代的主角。
而科举就是一种最极致的士,能考上的就是牛,考不上就连上台面的资格都没有,这就是科举!
一个来源最广泛,最能将人才选拔出来的制度,一个胜过以往所有选官制度的制度,一个最为公平的制度,一个只以才能,不以其他作为评价的制度,任何一个国家想要稳定的传承,都注定会走上的道路。
即便是洛苏,也会摸着洛玄辰的脑袋说,“科举制度,这是会万古流芳的,先进的东西,终将会流传在诸夏的土地上,绽放出它的光彩。”
洛玄辰有些艰难的说道:“但它将要迎来打击了,正如您说的,即便我是对的,但和您的计划撞上去,我也是错误的,因为它不合时宜。”
洛玄辰的声音很是低落,洛苏曾经教过他,这让他对大唐做出过一个精准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