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_分节阅读_第988节(1 / 2)

  表面上看来,房玄龄、魏征、洛玄辰、长孙无忌等人,一直都位列台阁,担任宰相,但实际上不是这样,洛玄辰曾经两次罢相,房玄龄有三次被罢相。

  虽然很多人都知道这二人被罢相,很快就能起复,但这依旧是一种震慑,更不必说更多人可能一旦被罢相就难以起复了。

  大唐的宰相,和前朝最大的思路变化,就是不长久的担任。

  群相制度本就是为了分权制衡,然后再不让宰相长久的担任宰相,且随着天子统治思路的变化,宰相集团也要变化,比如天子想要开疆拓土,那宰相班子中,偏向保守反对这方面的人,就要下台,天子想要安定民生,那较为激进,偏向争夺对外利益的就要下台。

  “可为相者众,择其善者而相之。”

  这是大唐宰相的用人理念,群相制度对于宰相个人能力的要求降低了,更讲究集体的智慧,所以天子认为可以担任宰相的人多,从其中挑选有用的为相就可以。

  在这种情况下,让天子,现在是天后武曌,让天后认为自己有用,就是保证相位的不二选择,在大唐,宰相之位,是绝对的上等中的上等,远远超过其他所有的职位,其他的三品官,无论是武将还是文官,亦或者超过三品的大都督,大都护等,都远远不如宰相。

  对于大唐的豪门来说,就连国公爵位也远远不如宰相尊贵,这种风气实际上从汉末就开始了,当初袁氏的四世三公就是开端,对于大唐的士族高门来说,家族有多少宰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家族的显赫和高贵。

  诸位宰相和洛君薇寒暄过后,便各自坐到自己的席位上,等待着天后和天子,大部分的政事堂会议,都是由现在的首席宰相中书令所组织的,但有一部分会议,是由天子亲自主持的,这种场合,一般来说都是商议一些大事,以及诸位宰相向天子汇报工作。

  武曌和李治进入政事堂后,相互见礼之后,政事堂的诸位宰相就开始汇报自己所掌管的一堆事务完成情况,其中洛君薇汇报的很多,她是吏部尚书,号称天官。

  就连诸位宰相都没想到洛君薇做了这么多事,不仅仅将最近两次朝廷的选官总结完毕,还着重讲述了各地的书院等,以及从吏部派出的学政官员。

  这本来是礼部的职责,结果在洛君薇迁转吏部尚书的时候,夺到了吏部,新任的礼部尚书上奏过这件事,但却被武曌压了回去,礼部尚书没加同中书门下三品,没进政事堂,不是宰相,只能憋屈的吃下这个哑巴亏。

  武曌和洛君薇这么做,当然是有原因的,武曌还没有现在这么大权力的时候,她就已经看重了科举制度,她对科举制度的认知是非常深刻的,在这一点上,李治就不如武曌,武曌一直都在想各种办法,让科举制度向着更大的普适去延展,为国朝发挥更大的力量。

  在这种情况下,她当然不能放任科举落在礼部的手中,必须要在吏部手中,搭配着吏部的选官之权,调整现在大唐以贵族为先的任官制度,虽然分封制度必然导致贵族势力和祭司阶层的复兴,但作为真正的君王,还是要尽力将天下的局势,往正道上掰,能做多少做多少,在根源开始调整,总好过积重难返的时候,徒呼奈何。

  听着洛君薇井井有条的汇报,武曌和李治皆频频点头,待洛君薇停下后,武曌便笑着问道:“爱卿还有什么要进言的吗?”

  洛君薇略一沉吟,“天后陛下,臣有一言,是关于科举制度实行的,当初先帝的时候,将科举制度从由高级别官吏推选,并且只有几个名额,改为了任何人都可以报名,而且名额也大幅增加,于是有了这些年如同过江之鲫的士人盛况,乃至于需要在各个州县设置学政。

  前些时日在江南地区,有女子要报名参加考试,最终未能功成,因为从前没有过这样的先例,这件事报上来之后,臣也颇为疑虑。

  臣想问,这女子是否可以参加考试,先帝所言的任何人,是否包括女子,臣又该如何给予解释。”

  这问题!

  政事堂众宰相顿时坐正了身子,洛君薇这问题可不一般啊,这个时候,是否真的有这个女子,还是洛君薇主动造出来的事件,那已经不重要了。

  它。

  已经被摆在了天子和天后的面前!

第954章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病恹恹的李治也径直坐正了身子,脸上显出几分道不明的神情,武曌眉头一挑,却不应答,反而望向诸位宰相,“诸卿觉得呢?”

  身为天后,她是最后一个拍板决定的人,而不需要参与进前期的讨论,况且这里有洛君薇在,这冲锋陷阵的事情,自然有洛君薇为她去做。

  天后问话,诸位宰相互相对视几眼,却是谁也不敢说话。

  李治见状有些无奈,从他即位以来,朝堂上就一直都是如此,基本上除了洛氏还有几个人会进言之外,其他人基本上都沉默着,和他父亲的时候完全不一样。

  当时他还问过宰相为什么不进言,最后还是英国公李绩,仗着辅政大臣的身份,对他说了实话,“臣子进言不进言,不在于臣子,而在于陛下,陛下不愿意听,甚至进言的臣子上午进言,下午就遭到贬斥,那自然就无人进言了。

  先帝的时候,纳谏近乎于圣人,古往今来都没有哪一个君王能够比得上,那个时候,就算是魏征那样触怒先帝,大臣们也不担心会遭到贬斥甚至于斥杀,而现在却不是如此,自然就无人开口。”

  从那之后,李治就再也没听过这回事,没人说话就没人说话吧,天天一群人揪着他的缺点说,他还真的顶不住,身为天子,像他父皇那样受虐,那也太委屈自己了。

  而现在见到大臣们又不说话,李治偏头望向武曌,微微叹口气,他对武曌很是了解,对于大多数臣子来说,沉默其实是不同意,但武曌这个人,会把沉默当作默认,这种不要脸,让武曌做事,无往而不利。

  现在诸位大臣如果不说话的话,那武曌的意志就会成为这个问题答案的意志。

  而武曌会怎么做呢?

  李治略微想了想,她当然会同意,如果真的有女子入朝为官的话,那这个女子天生就会支持武曌,毕竟武曌是个在政坛上,堪称单打独斗的女人,只有洛君薇等少数人围绕在她的身边。

  嘶。

  一想到这里,李治突然又深深望着洛君薇一眼,自己这位表姐所谋甚大啊,在现在这个时候,将这件事提上日程,这是想要做什么?

  洛君薇说完话后,就静静地等在殿中,见到没人说话,武曌环视了一周,将目光落在了陈国公洛玄云身上,“陈国公,你认为刚才吏部尚书所言如何啊?”

  洛玄云在朝廷上也算是一号比较特殊的人物,他从一开始就不是大唐的嫡系,和普通人比起来自然是受重用,但和其他的洛氏子,就差的很远,从来都没有进入过大唐统治核心,即便是外任,也从来没有独自镇守一方,在西域给李孝恭打下手,在漠北给燕王李恪打下手,从这一点上,还不如辽国公洛玄星。

  但是在武曌时期,他从外军调回来入相,他的身上打着武曌的印记,在政事堂中,他隐隐还在雍国公洛玄凌之上,此时听到武曌发问,洛玄云毫不犹豫的说道:“回陛下,臣赞同吏部尚书所言,天下有才的女子,如同过江之鲫,现在却都束缚于闺阁之中,实在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譬如臣的姐姐,倘若不是太宗皇帝慧眼识人,现在又哪里有如此详实完备,富有文采的史书呢?

  女子天生体弱,远远不如男子,而且有一部分身体方面的劣势,或许不能担任军中的职务,但女子自然有自己的优势,在文字编撰等方面,有天生的敏锐,我洛氏中的典籍,多由洛氏女编撰,到现在已经一千多年。

  达官显贵家的女子,实际上却不如农家女子,农家女子尤其是壮劳力,为我大唐的粮食生产等,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前些时日我洛氏听闻在岭南以南,有一种稻种,产量很高,对于种植稻种,女子所能够发挥的作用也很大。

  如此种种,实在是良多,天上有日月,地上有二圣,一阴一阳,此乃是天定,这女子绝不是只能窝在家中生儿育女,若是能充分的让女子发挥出作用来,大唐的未来或许更加的辉煌。”

  洛玄云洋洋洒洒的说了一大堆,武曌很是高兴,从这一大段话中,就能听出来,洛玄云是真心的这样认为和同意,这让她觉得很是欣喜,“陈国公所言,有理有据,朕心甚慰啊,诸卿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先前不说是不知道说什么,现在洛玄云说完,那就可以反驳他的话,这样既不落天后的面子,又能表达出自己的意思。

  “刚才陈国公所言,臣有不同的看法,自古以来,所讲究的就是男耕女织,男人体力更好,所以耕田,女子体力比较差,所以织布,而现在陈国公却想要让女子耕田,女子耕田怎么能够比得上男子呢?

  难道不是让我大唐陷入缺粮的境地吗?

  女子难以承担这样的大任,陈国公所言可谓是大大的不妥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