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二代狂飙日常(基建)_分节阅读_第230节(2 / 2)
此次徐衔蝉预计也要上战场,就不知道徐於菟那边是什么想法了。
徐於菟现在分身乏术,就算知道消息,预计也就骂徐衔蝉一顿。
毕竟是自己信任的近臣,霍瑾瑜还是给徐於菟送了消息。
……
徐於菟知道消息时,霍永安已经收到圣旨。
而且陛下的消息还比徐衔蝉、许恕的消息要早。
徐於菟看完徐衔蝉、许恕的信,都快气笑了。
明明早就有想法,连和他商量都不没有,等木已成舟,才给他写信,还是磨磨蹭蹭,义父也是一样,明面上是骂徐衔蝉,可是内里却是帮徐衔蝉说话,让他想开。
徐於菟扶额头痛,庞宽才出事,徐衔蝉就要去上战场,不止外人怀疑,就连他也怀疑徐衔蝉是不是要去给庞宽报仇的。
来送东西的师爷见徐於菟满脸愁容,关切道:“大人,这是怎么了?”
徐於菟叹气:“徐衔蝉她也去打仗,我估摸现在军队已经开拔启程了。”
师爷愣了一下,“大小姐要去西域?”
思来想去,也只有西了。
“与宣州军一起,说是要血债血偿。”徐於菟放下狼毫,写了两行字的信纸被揉捏一团,随手扔进一旁的纸篓中。
师爷反应过来,明白是什么意思。
他捋了捋山羊胡子,“事情已成定局,大人不如想开点,大小姐天赋异禀,在宣州军中大小也是一个千户,与御北郡王也相熟,肯定不会随便让她送死,说不定此次大小姐还有所收获。”
今年洛平川的女子身份将很多人都炸蒙了,消息传开后,虽然有许多人说话不好听,但是也着实鼓舞了不少女子自立自强。
洛平川的经历是一方面,另外陛下对此事的态度,也让不少女子有了底气,他家的小孙女以前喜欢脂粉首饰、抚琴刺绣,最近则是对算学兴味十足。
说是要有一技之长,不能让自己的眼界局限在后宅玩乐身上。
大道理说的一道一道的。
他好奇小姑娘到底能坚持多久。
若是徐衔蝉真能以军功升职,将来说不定大小姐还能拥有自己的娘子军,成为第一个女将军,与洛平川的女状元一起成为传奇。
徐於菟摇头苦笑,“她是我的亲妹,此次又是去西域,那地方条件困苦、风沙不断,她能吃下苦,可是我心疼啊!”
师爷:“卑职听说西征军战况较为顺利,估计这也是陛下愿意让御北郡王去前线。”
徐於菟思索片刻,重新摊开纸,事情已成定局,一味的责备没用,多哄着点吧。
……
十一月的第一天,京城上空飘起了鹅毛般的雪花,纷纷扬扬的雪花好似碎银一般铺满大地,装点着一切。
让霍瑾瑜意外的是,褚青霞研究出的新蒸汽机已经接近原始发动机了,可以提供动力,比如将它安装到船上或者马车上。
后来褚青霞根据霍瑾瑜的提议,将发动机安装到了船上,虽然体积较大,已经占了船舱三分之二的空间,但是看到它能逆流而上,能在水中航行,褚青霞的兴奋不亚于霍瑾瑜。
十一月底,西域大片地区暴雪不断,战事暂停,此时察合台的骑兵还剩三万,其中还有一万是鞑靼、瓦刺、吐蕃支援的骑兵,战事虽然暂时停止,但是不代表双方按兵不动,暗地里的小摩擦不断,各种谣言满天飞。
一会儿是察合台说毅王这边后勤支援不上,将士快要饿死了……
一会儿是毅王这边放消息,说察合台国内混乱不止,大臣王族打成一锅粥,为了征兵弄得民不聊生,被鞑靼、瓦刺、吐蕃等国抢了许多地盘、骆驼和马……
霍永安的宣州军来到肃州后,一共打了四场,其中两场是与吐蕃、鞑靼打的,另外两场世是与察合台打的,后面就遇到了大雪,只能停手。
不过霍永安他们运气好,碰巧遇到了察合台一支运输粮草的辎重队伍,缴获了八千多头骆驼,粮草无数,让其他人看的咋舌不已。
消息传回国内后,霍瑾瑜将消息告知四公主。
四公主眼眶发红,又哭又笑道:“无事就好,我看永安说不定不怎么高兴,他就想上阵杀敌,比起缴获八千骆驼,他更欢喜俘虏几千名敌人。”
“四姐真是了解永安。”霍瑾瑜抽出上月的书信,“喏,这封信里他俘虏了八百骑兵,说的天花乱坠,语气确实比这次要高兴。”
四公主忍笑道:“永安失礼了,还请陛下恕罪。”
霍瑾瑜叹气:“无事,这些都是好事,大哥说,永安他们在前线勇猛果断,立下了不少战功,也幸好人也无事。”
四公主眼泪又掉了出来,“今年我原打算给他说亲,让他定定心,现在人跑到西域打仗了,也不奢求其他,只求他能平安归来就行。”
霍瑾瑜一时不知道如何安慰,总不能让她给霍永安赐婚,那小子估计也不愿意。
韩植满脸堆笑,“四公主,奴才觉得永安殿下运气好着呢,您看这次,回程的路上迷路都能遇到察合台辎重大军,得了这么大的军功,说不定这次回来,您就能得偿所愿,娶个美娇娘,到时候给你生两个大胖孙。”
“借韩总管吉言!”四公主破涕为笑。
霍瑾瑜面上也轻松了一些,等四公主离开时,赐了不少东西。
四公主离开后,韩植给霍瑾瑜换了一杯热茶,“陛下,奴才打听到,最近昭王妃经常去看四公主。”
“昭王妃?她想要干什么?”霍瑾瑜不解。
两人一直不怎么熟络,也就表面上看得过去。
韩植:“刚刚您也听到了,四公主现下牵挂的是永安殿下的婚事,奴才打听到昭王妃有个小侄女,貌美多才多艺,今年才十六岁,已经被昭王妃带到公主府两次了。”
之前昭王妃可能看不上霍永安,现在霍永安是宣州府的御北郡王,在许多人眼里可是香馍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