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汉武帝强国富民_分节阅读_第158节(2 / 2)

  “舅舅当年想过学兵法吗?”刘挽看出卫青的震惊,能怎么办?只能跟卫青好好的论道论道。

  “虽闻兵法二字,不知兵法何物。”如果卫青不是在平阳侯府长大,或许他压根不知道所谓的兵法是为何物。但那个时候的卫青根本没有资格摸书。

  可以说,遇上刘彻,得刘彻赏识是卫青此生最大的幸事。

  刘彻亲自教的卫青兵法,一点一点的让他长成如今的模样。

  知遇之恩,栽培之情,卫青对刘彻感激涕零,终此一生唯思报达此恩此情。

  说到卫青的伤心处了,不过刘挽本意并非要卫青伤心,因此刘挽立刻道:“知晓兵书存在的舅舅,有幸能翻开看看兵书会高兴吗?”

  卫青想都不想的道:“会。”

  刘挽指了兵书的位置道:“这就是我把兵书放在一层的原因。书存在的意义本来就是为了满足人家的追求,我相信兵家之人也并不会在意自己在哪个位置,比起别人怎么看待他们,他们更希望自己能为更多的人所知。”

  此话落下,卫青懂了。

  从来刘挽都是暖心的人,暖心的知道卫青的难处,知道卫青的诸多不易,她想着卫青所遇到的种种困难,当年她帮不上自家舅舅,如今她有能力,她希望自己能够帮到更多像卫青的人。

  “兵书。难道你觉得谁都学得会兵法?”刘彻转了一圈看到刘挽和卫青在那儿,微微一愣,仔细一看竟然是兵书,刘彻都有些怀疑刘挽了。

  兵法之道,哪里是谁都能学的。

  “一千个人学不会,一万个人学不会又有什么关系,只要有一个人学得会足矣。”刘挽相信刘彻定能明白此中之意。

  一将难求,刘彻既有识人之能,自知如卫青这样的人多么的难得。

  一万个人学不会,只要有一个人学会了,这个人必为大汉的栋梁。

  哎哟,刘彻冲刘挽道:“在育人育才上,为父不如你。”

  这话刘彻说得,刘挽能应得?赶紧道:“父皇折煞孩儿。”

  “夸你的话,你只管受着,难道为父会跟你一个孩子计较这点事儿?”刘彻满意于刘挽处处为大汉的将来谋划,纵然一时半会儿或许看不到成果,不久的将来,大汉都将因此受益。

  刘挽干咳道:“父皇的本事孩儿要学的可多,就这一点小事要是父皇都想到了,试问还要天下众臣何用。父皇别夸我了。”

  “你啊!”刘彻无奈的指了指刘挽,“上二楼瞧瞧。”

  说话便抬脚上去。卫青瞧了一眼一旁的兵书,看得出来卫青的心思。

  “我让人备一份,一套我都给舅舅送到府上,舅舅想何时看,怎么看,都行。”刘挽何许人也,卫青能看中的东西并不多,兵书而已,刘挽手里别的东西不多,独书最多,故而立刻同卫青保证,卫青回家,她的礼物也随之送到。

  卫青重重点头,脸上也浮现笑容。

  “来日要是舅舅的兵书写出来了,记得给我送一份。我得把舅舅的兵书传下去。”刘挽赶紧补上一句,很是认为自家舅舅将来绝对逃不过真香定律,必著兵法。那她必须多印几本,一定得帮自家舅舅把他领悟的兵法之道传下去。

  卫青......刘挽属实是不放过一个!

第240章 朔方

  此时的卫青更不想说话, 刘挽眨巴眨巴眼睛瞅着卫青,“舅舅不肯?”

  “你对你舅舅我过于寄以厚望。”卫青干巴巴的丢出此话,刘挽丝毫不觉得,反而肯定的道:“舅舅是当世难得一见的良将, 一将难求, 将来定能与白起、韩信并列。”

  韩白卫霍, 四大名将, 谁敢不承认他们的本事。

  可惜,汉朝占了三个, 偏偏三个的兵法著作都没能留传下去。后世多少人引以为憾。

  韩信, 刘挽哪怕派人去找, 能找到的可能性太小, 卫青是她舅舅,霍去病是她表哥,这两位别管写了啥,刘挽想拿到不过是她一句话的事儿, 刘挽表示毫无压力。

  “快上去。”卫青心头跳跳, 对刘挽胆大的想拿他和白起、韩信相提并论,全然不敢接话,催促刘挽赶紧跟上,别忘了刘彻在上头等着。

  一层一层的楼阁,堆得满满都是书,刘彻一路看到顶层, 由衷感慨, “你是有心人。”

  刘挽笑笑, 要做自然得做得更好。

  “十年的时间, 你能为大汉培养出多少可用才?”看完后的刘彻且问。

  “不如等父皇十年后看自可知。”刘挽给不了答案, 只能等着十年后请刘彻看看吧。

  “行了,时候不早,随朕一道回宫。卫青也早些回去。”刘彻此行目的达到,刘挽建起的书楼,他既答应刘挽建起,剩下的事待来日可见分晓。十年,刘彻为了出击匈奴何止用了十年的时间。自然,想改变大汉内部的一些情况,十年若能见得分明,已然是大胜。

  十年,刘彻需要十年的时间,看看刘挽推行的法子可用或者不可用。

  “是。”刘挽和卫青分别应下。

  各分两路,卫青恭送刘彻和刘挽离去后,一旁有人送上盒子道:“长平侯,长公主吩咐准备一应兵书。”

  额,卫青自知刘挽办事靠谱,然卫青想的是刘挽得回去吩咐后再让人送去他的府上,不承想藏书楼内竟然另有准备?

  卫青伸手接过,“有劳。”

  纵然作为长平侯,卫青依然待人谦和,那人一笑退去。

  刘彻是个急性子的人,既对刘挽提及的安顿匈奴人的想法动了心思,第二日既让刘挽将处置匈奴人的想法同大臣们一提,大臣们同刘彻几乎是同样的态度,俘虏归国的匈奴人,为奴为婢挺好。

  刘挽提醒他们别忘记大汉接下来依然会对匈奴用兵,如果擒获之人一味罚而为奴为婢,试问传回匈奴境内,是不是会让匈奴拼死一战?对于大汉而言,反击到底的匈奴和愿意归顺的匈奴人不应该区别对待?况且,为奴为婢,宫中不缺为奴为婢的人,缺的是真正愿意归附大汉,成为大汉的人。漠南之地,如今既已归大汉,难道他们不应该想一想,怎么建筑城池,如何让漠南之地真正归于大汉。

  城池的得失是疆域的代表不假,上下一心,共卫我城,亦或者思归匈奴,两者有没有区别。

  随着刘挽提出的问题,也算是和朝堂近些日子提及的卫青攻下漠南,刘彻下令修筑朔方城,设置朔方郡、五原郡后的相关事宜重合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