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天津市—朱姓、崔姓、董姓81(2 / 2)
- 崔姓发源于山东境内,季子后人一直仕齐国卿大夫。秦汉时,季子后裔崔意如任秦国(都今陕西咸阳)大夫,封东莱侯。
- 长子崔伯基为西汉东莱侯,居清河东武城(今河北清河县东北,一说今山东武城县西),后分衍出鄢陵(今属河南)、南祖、清河大房、清河小房、清河青州房等支派。次子崔仲牟,居博陵安平(今属河北),后分衍出博陵安平房、博陵大房、博陵第二房、博陵第三房等支派。
- 东汉末年,军阀争战,平州刺史崔毖率族人避居朝鲜,后发展为朝鲜大户。魏晋南北朝时,崔姓依旧以门第高贵、族大人众而着。西晋时,崔姓位居北方士族之首,被列一等大姓“崔卢王谢”之首。
- 唐代崔姓官仕宰相者多达二十七人,崔姓繁衍之地以北方为主,山东、河北、河南、陕西、山西、甘肃遍布崔姓。
- 宋元时期,有较多崔姓南迁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等地。明朝初年,有山西大槐树崔姓移民于人迹稀疏之地。明清之际又有大批崔姓族人迁往辽东一带,多与朝鲜族杂居。清末又有入居东南亚国家者。
- 在天津的分布:
- 天津的崔姓人一部分可能是在历史上的人口迁徙过程中,从山东、河北等临近地区迁移而来。在天津的一些老城区,如南开区、河北区等,有着较为集中的崔姓居民。这些崔姓家族在天津生活多年,形成了自己的家族文化和传统。
- 崔姓人在天津的各个行业中都有分布,有的从事商业活动,有的在政府部门工作,还有的在文化教育领域有着一定的影响力。他们积极参与天津的建设和发展,为天津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董姓
- 起源:
- 源于己姓:
- 出自帝舜赐予颛顼后裔飂之子的姓氏,属于帝王赐姓为氏。颛顼的己姓后裔中有个人叫飂叔安,他的儿子董父对龙的习性很有研究,舜帝任命董父为豢龙氏,让他专门养龙,还封董父为鬷川侯(今山东定陶),赐他以董为姓氏,其后代就是董氏,史称董氏正宗。
- 出自颛顼帝之孙子吴回的后裔,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吴回的儿子终封在陆乡(今山东平原),叫陆终。陆终有个儿子叫参胡,因住董地(今山东濮城),其后裔子孙就以居邑名称为姓氏,称董氏。
-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周朝大夫辛有的儿子,辛有的两个儿子都在晋国任太史,负责董督(考察并收藏之意)晋国的典籍史册,以官名称为董督。这两个董督的后代世袭晋国史官,一直担当晋国的太史令,其后裔子孙遂以先祖的官称为姓氏,称董氏。
- 源于地名:出自汉朝时期董泽,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董泽是古代的一个大湖泊的名称,在今山西省运城地区。在董泽周围生活的住民,很早就有以其居住地名为姓氏者,称董氏。
- 少数民族改姓:蒙古族、满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中也有董姓,多是在民族融合过程中汉化改姓氏而来。
- 变迁:
- 先秦时期,董姓活动主要地区在山西、陕西、甘肃南部、河南地区。
- 秦、汉时,董姓已往北扩大到河北,向东挺进达山东,向南渡长江越南岭进入了广东,东南直抵江浙,西部移民四川。
- 两晋南北朝时,甘肃和四川的董姓已繁衍成为大姓,同时向西南的贵州和云南迁移。
- 唐朝时,董姓的人口重心开始在滇黔地区形成。宋朝时,董姓向东南地区大批移民,同时西南的董姓进一步得到发展。清朝是东北董姓的发育和发展的最重要时期,康熙时期董姓首次移民台湾。
- 在天津的分布:
- 天津的董姓人来源较为复杂,有从周边省份如河北、山东等地迁移而来的,也有在近代因各种原因来到天津的。在天津的一些乡村和城镇,董姓家族有着较为集中的分布。例如在蓟州区、宁河区等地,都有董姓人聚居的村落。
- 董姓人在天津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等领域都有着积极的参与,为天津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董姓人也注重家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一些董姓家族有着自己的家训、家规,对后代的教育和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