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天津市—豆姓、谈姓、薄姓108(2 / 2)
- 由籍姓所改:《姓氏词典》注引《新纂氏族笺释》云,谈氏望出广平郡,系出籍氏,周大夫籍谈后,避项籍讳,为谈氏。
- 变迁:
- 谈姓起源较早,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谈姓族人不断迁徙和繁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谈姓可能因为政治、经济、战争等原因而向不同地区迁移。例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频繁,大量人口南迁,谈姓族人也可能随之南迁到江南地区。
- 在文化方面,谈姓家族有着自己的文化传承和家族传统。一些谈姓家族可能注重教育,培养出了不少文人墨客和优秀人才,为谈姓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 在天津的分布:谈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天津的武清等地也有谈姓族人分布。谈姓在江苏分布较多,约占全国汉族谈姓人口的 48%。但在天津的谈姓人口数量相对较少,属于较为罕见的姓氏。
薄姓
- 起源:
- 出自薄姑氏:蒲姑氏是商朝时的诸侯贵族,因其封地封于薄姑,遂以地名为氏,称薄姑氏,后简化为单姓薄。
- 出自姜姓:以国名为氏。上古时有薄国(在山东省曹县东南,又称毫),相传是炎帝后裔的封国,薄国的后代子孙以国名为姓,称薄姓。
- 出自子姓:以邑名为氏。春秋时期,宋国有大夫被封于薄城(今河南省商丘北一带),他的后代子孙就以封邑名命姓,称薄姓。
- 源于少数民族改姓:
- 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代北地区乌桓部有复姓薄奚氏部落,入中原后改为汉字单姓薄氏。
- 汉朝后期,古羌人中有奚薄氏部落,在三国时期被称为蜀郡徼外羌、或北羌,原居西北地区甘、陕之间,后居于今陕西省关中平原的北部地区,后逐渐汉化,改为汉字单姓薄氏。
- 源于满族,在俄罗斯学者史洛克格罗夫发表的《满族的社会组织·部族姓氏·满语为表》中,记载了一支老满洲部族波勒氏,世居黑龙江北岸和东岸一带。该氏族人数不多,有四个小分支,在清朝中叶以后多改汉姓为薄氏。
- 变迁:
- 先秦时期,薄姓在今河南商丘与安徽亳州一带分布。战国中后期,薄姓子孙因避难等原因,有一支徙居今江浙一带。三国时期,薄姓的一分支徙居于今山西北中部一带。南北朝至隋唐时期,薄姓除繁盛于谯郡与雁门郡外,还播迁到了北方之山东、河北、河南、陕西以及南方之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等省份。
- 宋、元时期,薄姓在西北之甘肃、宁夏、内蒙以及南方之四川、重庆、湖北、湖南等地均有分布。明朝初期,山西薄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江苏、浙江、安徽、河南、山东等地。明朝中叶以后,薄姓于西南之云南、贵州、广西以及华南之广东等地均有所见。清康乾年间及其以后,渐有山东等地之薄姓伴随闯关东之风潮入迁于东北三省者。清咸丰六年以后,亦有山西北中部之薄姓走西口,迁于今河套地区谋生。
- 在天津的分布:在当代,薄姓在全国的分布较为广泛,天津也是薄姓人口的分布地之一,但在天津的薄姓人口占比较小。根据一些姓氏研究和统计数据,薄姓在山西省、山东省、河北省等地的分布相对较为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