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青海省—李姓、张姓、王姓、刘姓、赵姓、杨姓、188(1 / 2)

李姓

- 起源:

- 源自嬴姓:李姓的血缘先祖为皋陶,皋陶曾被任命为舜的大理(掌管刑法的官),遂以官命族为理氏。后来理氏后裔因逃难途中食李子得以活命,遂改理为李。

- 赐姓改姓:唐朝时期,因开国皇帝李渊的祖父李虎被追封为唐国公,家族地位显赫,使得李姓得到极大的发展。同时,出于各种政治、军事等原因,统治者会对一些有功之人或少数民族首领进行赐姓,这也增加了李姓的人口和分布范围。比如,少数民族中的鲜卑族、党项族等在与汉族融合的过程中,有部分人改姓李。

- 变迁:

- 在历史的长河中,李姓不断繁衍迁徙,逐渐遍布全国。在古代,由于战乱、政治变动、经济发展等因素,李姓人口不断向各地迁移。例如,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北方士族大量南迁,李姓也随之迁移到南方的江苏、浙江、福建等地。

- 到了唐代,李姓作为国姓,其地位更是尊崇,李姓人口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扩散。唐朝的繁荣昌盛使得李姓族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着的成就,这也促进了李姓的传承和发展。

- 在青海省的分布:

- 根据青海着名学者李培业教授的研究,青海李氏是西夏皇室的后裔。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原来不姓李,因唐朝时期平定黄巢起义有功,被唐僖宗赐姓李,后来元朝时期西夏国没落,李氏的后人在元朝当官,任职西宁都指挥使,李氏家族就定居在河湟地区。

- 在明代有西李伯爵府,名声显赫,名震河湟。到清代一共演化为东李土司、西李土司和小李土司三个支系,三支李姓土司一直世袭到 1931 年。历史上的青海李氏家族出过两名一品大员、2 名文武进士、2 名名士俊才等,为青海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张姓

- 起源:

- 出自姬姓:张姓源于上古时期,祖根在河南濮阳,始祖是挥。黄帝第五子青阳之子挥,任弓正之职,制弓矢,被赐姓张。挥的出生地在当时都城,即今河南濮阳县。

- 以字命氏:还有一支张姓,系晋国解张之后。解张,字张侯,以字命氏。这支张氏世仕晋,后又仕韩,再仕郑,一直在河南境内发展。

- 变迁:

- 张姓在秦汉时期开始向全国各地迁徙。秦末汉初,秦朝武城侯王离之子王元和王威,为避战乱分别涉迁到山东琅琊和山西太原,而张姓也随着人口的流动逐渐扩散到这些地区。

-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频繁,张姓人口大量南迁,逐渐在江南地区形成了较大的族群。同时,张姓在北方地区仍然保持着较高的分布密度,如在河北、河南、陕西等地。

- 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张姓人口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随着科举制度的兴起,张姓族人中有不少人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为家族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 在青海省的分布:

- 青海张氏有说法是明清时期从南京等地迁移过来的。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张氏族人在青海不断繁衍,逐渐形成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张氏族群。例如,在西宁城东曾挖出一个残缺的墓碑,据考证是明朝嘉靖年间的,为西宁地方志开山鼻祖张芝为他的母亲所立。在互助县威远镇的红崖子沟有一个张家村,现在还保留着八户两百年前的民居,张姓人士占村里的 99%。

王姓

- 起源:

- 子姓之王:最早产生,始祖为比干。在商朝末年,纣王的叔父比干与箕子、微子一起被称为商末“三仁”。纣王荒淫无道,比干多次犯颜强谏,反遭杀害。其子孙因为是王子的后裔遂以王为氏,子姓王氏的历史有 3100 年。

- 姬姓之王:起源于周文王的后裔王子晋,由于他是王族的后裔,所以他也以王为姓。其中一支由周文王的十五子后裔担任首领,另外 2 支分别是东周灵王太子姬晋之后、东周考王弟姬揭之后,源出河南洛阳。

- 妫姓之王:为陈国公子完之后。陈国公子完避难奔齐,改姓田氏。田齐灭于秦后,王室子孙一部分改姓王氏。

- 变迁:

- 先秦、汉晋时期,王姓一直以华北地区为主要的活动地区,发展十分迅猛。

- 隋唐时期,王姓各支派向各地迁播,其中河南固始人王审知南迁福建,建立闽国,成为五代十国之一,是福建王姓的总开山祖。

- 宋、元、明时期,王姓的分布格局不断变化,人口主要向东南地区迁移。

- 在青海省的分布: - 追溯历史,青海乐都的王氏家族是在朱元璋时期迁徙到青海的。当时往青海迁徙的人有犯罪发配的、随军定居的、移民戍边的等。后来清朝初期有一部分迁到了湟中云古川、大通的宝库一带。并且在湟中地区有王氏一族在清朝同治年间祖上做药材生意,后定居于此。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