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平康坊56(1 / 2)

李亨浅浅一笑,行了个叉手礼,“多谢。”

“十六郎宅心仁厚,倒是让为兄又忍不住怀念以往了。”

李璘哈哈大笑,“明日起,阿兄与我就搬出十王宅吧,是时候可以在长安城自由自在了。”

李亨不觉意外,笑道:“那十六郎觉得我搬去哪里合适?”

按照祖制,太子应居太极宫东侧的东宫,只是那座东宫已经空置许久了。

李璘顿时明白李亨的言下之意是什么,他随意道:“住哪里,阿兄自己决定,上奏圣人就好。只要不是强取豪夺,我想圣人不会有什么意见。”

李亨一脸喜色,道:“好,那我先不搬,挑个好去处再说。”

“倒是十六郎,你想好搬去哪里了吗?”他又问。

李璘点点头,脱口而出道:“李林甫的旧宅,将改为天策府。”

李林甫的旧宅位于大名鼎鼎的长安城第一烟花之地和销金库——平康坊,占了寸金寸土的平康坊整个东南角,近乎四分之一区域。

天宝年间,李隆基沉溺享乐,渐渐不问政事,多交李林甫处理。

李林甫办的很出色,这令李隆基对他很满意,很宠信。宫中每有御膳珍馐,便命宦官到他府中赏赐,恩宠到了极致。

至此,李林甫权势达到顶峰,他启奏李隆基,“太平盛世,天子圣明,半日可朝”,建议将百官上朝办公时间改为半日,甚至李隆基都不用上朝,让百官到自己家中办事。

想当甩手掌柜的李隆基欣然采纳。

于是,上朝办公的时间大大缩短,百官不到大多位于皇城内承天门以南的官署办公,而是集聚到平康坊的李林甫宅前等候召见,李林甫就坐在家中处理政务。

彼时,左相陈希烈坐镇政事堂,却无人谒见。他也从不敢参预意见,只是在中书门下的公文上署名而已。

众所周知,李林甫是个两面三刀、口蜜腹剑、妒贤嫉能的酷吏,对谁都非常狠,冤死在其手底下的人不计其数。

在讨皇帝欢心和信任,揣摩皇帝心意办事,搞政治斗争之事上,李林甫的权谋水平,唯有后世的严嵩能与其一决高下。

当时安禄山已身兼两镇节度使,深得李隆基和杨玉环宠信,连李亨也不放在眼里,却对李林甫无比尊重,极尽谄媚和奉承,生怕李林甫把他给扳倒了。

李林甫实际上也是名能吏。光会拍马屁和整人,没有能力理政事的话,怎么能为相十九年。

在他掌握朝政期间,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包括财政节流,机构改革,赋税折纳,土贡改革,兵制改革,法治改革,选官与科举改革,规范吏治等。

没有他殚精竭虑搞好财政,已开始贪图享乐、好大喜功的李隆基根本就没多少本钱可挥霍。

李林甫还主持修订编纂了大唐许多法典,如是鼎鼎有名的《唐六典》,以及律12卷,疏义30卷,令30卷,式20卷,《新开元格》10卷,实现了全国律法条令的规范化。这些律令基本成为后世中原王朝法律条文的范本,一直沿用到南宋灭亡。

《旧唐书》称李林甫:自处台衡,动循格令,谨守格式,百官迁除,各有常度。

只是,相比他的功劳,其埋下的祸患遗毒无穷。明朝王夫之评价李林甫:“谋国而贻天下之大患,斯为天下之罪人,而有差等焉。祸及一代,则一代之罪人,李林甫是也。”

之前,镇边节度使一般守边几年后,就回长安担任高官,多为宰相。而京官也常常下派到边关担任节度使。

这就是“出将入相”,出则为将,入则为相,防止坐大成患。

从未有人像安禄山这样,可兼任二镇节度使数十年。这一切都源于李林甫为一己之私,鼠目寸光。 李林甫鉴于开元年间张嘉贞、王晙、张说等文臣以边将入相的先例,欲杜绝文臣出将入相的根源,以巩固自己的相权。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