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明熹元年(二)(1 / 2)

  如今说这话已有些晚了,毕竟,事情已经过去,北都都丢了,谁还能回过头去寻找一年前的蛛丝马迹呢?

  秋泓苦思冥想,一时也毫无头绪。

  他手边的事杂乱如麻,除了北边要抵抗北牧是头等大事外,国帑没钱是一件,南边起义是一件,东边倭匪是一件,还有南廷朝中那些个刚顶了位子的大官小官们却不知如何做事也是一件。

  秋泓现在的确是大权在握,可这权,他有时觉得自己不握也罢。

  要是沈惇在就好了,秋泓偶尔这样想道。

  二月十三,吕梦长子扶灵回乡,沿途路过京梁,入城来谢明熹皇帝抚恤。

  随吕梦长子一起的,是来京述职的唐彻。

  几年前秋泓刚入仕时就听说过此人之才,但直到现在才得一见,见了后发现果真不同凡响。唐彻今年四十四,相貌上未见老态,还是一副威武神气的模样,和他一年生的户部尚书薛寿都已头发花白了,与他一期登科的赵敛走路都要拄拐了,但唐彻看上去,竟比熬了几天大夜的小年轻还精神。

  他刚上殿,先拜祝颛,拜完祝颛便左顾右盼起来:“谁是秋凤岐?”

  秋泓上前一拱手:“唐抚台。”

  唐彻看到他,先是一愣,随后上上下下把人打量了一个遍:“真年轻啊!”

  秋泓又行了个晚辈礼:“晚生长靖乙酉科二甲进士。”

  唐彻肃然起敬,扭头对自己的同年赵敛道:“英雄出少年。”

  赵敛干笑。

  唐彻在来京前就听说,如今整个南廷,全赖秋泓一人支撑。

  从长缨处众大臣的遴选,到六部和各衙门长官的调任,祝颛全听秋泓的。譬如赵敛,空有一个大冢宰之名,再譬如王一焕,空有一个相国的头衔,而站在他们背后拿主意的,只有秋泓。

  他为人倒是巧妙,自己躲在后头,只做个自称经验不足的长缨处大臣,把一帮看似有资历的老家伙推上去顶事,实际上,从六部到言官喉舌,有一算一,都是秋泓的好下属。

  当然,能走到这一步也不全赖秋泓幸运,傍上了祝颛这个踩了狗屎的皇帝,而在于他过去几年的耕耘——毕竟,谁都知道,祝颛最信任的人是沈惇,而此时没有沈惇,他只能退而求其次,信任沈惇最信任的人。

  只不过,如今这个南廷,谁都不好说自己是在为祝颛干活,还是在为秋泓干活。

  唐彻揶揄道:“听说陛下准备把我调回京做部堂?”

  祝颛立刻看向秋泓。

  秋泓顺从地接道:“唐公巡抚北怀多年,功劳之大,天地可鉴。正巧,上月两怀总督孟静致仕,陛下有意提拔唐公任督抚,领兵部尚书一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