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明熹四年(一)(2 / 2)
“昨日两江巡抚奏疏上的票拟是谁写的?”秋泓背对着徐锦南站在桌边,一手撑着腰,一手翻看桌上堆摞成山的文牍书信。
徐锦南看了一眼默立在旁的两位同僚,一个是秋泓的同年汪屏,一个是辛卯科探花,如今的翰林院编修章从梧。两人都是那眼观鼻鼻观口的模样,谁也不敢张嘴回答秋泓的问题。
“说话!”只听“啪”的一声,秋泓已把那贴着浮票的奏疏摔在了三人面前的地上。
章从梧被吓得后退了一步,差点撞翻身后博古架上的花瓶,汪屏似乎已经习惯了,但仍禁不住发憷了一下。
只有徐锦南笑呵呵地上去弯腰捡起了那本奏疏,看了看上面的浮票,说道:“师兄别生气,这票拟想必是王老先生或是赵老先生谁托翰林院里那帮庶常写的。小孩们不懂事,师兄你别和他们计较。”
见徐锦南抬出了总领大臣王一焕和赵太宰,余下两人赶紧舒了一口气。
这话他们可不敢说,只有徐锦南能说。
果真,这位身段柔软的小师弟说完后,秋泓扫了两人一眼,没再追究。他点了点章从梧,说道:“叫杨公公来研磨。”
“叫什么杨公公呀?”徐锦南笑着上前,“杨公公正在给师兄煎药呢,我来研磨。”
说完,他又冲那俩依旧杵在底下的“棒槌”使了使眼色,示意他们可以走了。
秋泓看都没看那两人一眼,撕了浮票,自己找来纸,准备重新写一张。
徐锦南站在他身边:“师兄,今晚我替你在北敬阁值守吧,你还病着,不要太操劳了。”
秋泓没答话。
徐锦南倒是习惯了。
这两年来,秋泓的性子变得越来越冷,他起先只是怕自己年轻,镇不住那帮倚老卖老的大臣,后来渐渐地,就真的冷了下来。
在北敬阁里伺候的小太监杨旺曾偷偷拉着好性子的徐锦南说,他就没见秋部堂这人露过笑脸。
徐锦南仔细一想,他似乎是见过的,但那都是太久之前的事了,久到他现在已很难回想起秋泓笑时是什么样子。
“徐先生?”正这时,煎药的杨旺在门口小声叫道,“秋府的家丁铜钱儿有东西送来。”
秋泓抬起头,徐锦南立刻快步上前,接过杨旺递来的信筒。
“师兄,是北边来的。”他隐晦地说道。
秋泓眼睛微亮:“打开看看?”
徐锦南脸上挂笑,他揶揄道:“师兄,沈先生应该还不知道洳州大捷的事,我听说,北边把兵败的消息捂得可严实了。你要不要,回信告诉他?”
秋泓的神色难得有了片刻缓和,他拆开信筒,不咸不淡道:“告诉他有何用,得想办法闹得北都人尽皆知,满城风雨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