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明熹八年(二)220(1 / 2)
这些年的秋泓远不如他尚还年幼那会儿和蔼可亲,在祝微的印象里,当初北牧南下,秋泓带着他爹他娘还有他南逃时,每日抱着他坐在车里,时不时还会哼上两句汉南民谣,和他讲些逗趣的故事。
可现在呢?这人总是隔着一层冷冰冰的镜片看人,脸上少有笑容,见了他,也只会说些读书习字的事。
祝微趴在桌上,忽然有些失望,他分明记得,秋泓不是这副模样。
“殿下请复述一遍臣方才说了什么。”秋泓的一句话拽回了祝微飘然飞走的心神。
他一凛,立刻低头去看书上的字:“先生方才,方才说,明日,明日就不读《百诗新编》了,改读《贤文四时》。”
秋泓看上去有些无奈:“臣问的是上一句,臣嘱咐殿下,《百诗新编》读完,要谨记什么?”
祝微深吸了一口气,努力回忆:“要谨记,尊师重道,敬亲孝长,恤,恤民之艰。”
秋泓看着他:“还有呢?”
祝微答不出来了。
“知物之来之不易,明受天下之养者,当养天下之人。”秋泓不得不补充道,
“是,学生谨记。”祝微怯生生地回答。
“好了,”秋泓放下书本,看向那些肃立在自己身后的翰林们,“今日讲《贤文四时》的是谁?”
辛卯科探花,如今的太子讲官章从梧站出来答道:“是臣。”
说罢,他上前对祝微躬身施礼:“臣翰林院侍讲学士章从梧拜见太子殿下。”
祝微从桌案后伸了伸脖子,看清了趴在地上那位的尊容——一位面庞黝黑、相貌平平,没有丝毫探花风采的中年男子,他有些失落地叹了口气,不由望向去往偏殿的秋泓的背影。
“起来吧。”不想读书的太子殿下打了个哈欠。
此时,好容易逃出宝华殿喘口气的秋泓也打了个哈欠,他寅时起床,骑马上衙,又在里面对牛弹琴了一上午,眼下又饿又累又困,恨不能赶紧回长缨处直庐睡一觉。
可是里面的学还没讲完,作为太子的老师,他还得在旁边等着章从梧一众人都告退,才能结束这累人的活儿。
秋泓时常与沈惇同病相怜,不知他们俩上辈子到底是造了什么孽,这辈子才要在祝家受这种罪。
“秋先生?”正在秋泓躬身自问的时候,王吉的声音从他身后传来,这位据说相貌丑陋的大伴太监端着一杯茶,笑着说道,“秋先生润润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