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的“风”与“气”的深义7(1 / 2)
在风水学的神秘殿堂里,“风水”二字犹如一道符咒,蕴含着择吉地的至高智慧。自古以来,风与水便是评判一块宝地是否吉祥的两大核心要素。《葬书》这部古老的经典,以其深邃的洞察,揭示了阴阳二气在地下涌动,是为生气;一旦这股生气破土而出,升腾于空中,便化作了风。风,与生气同源而异态,是阴阳二气在不同空间维度的展现。
然而,生气若化为风,被无情地吹散,便如同散落的珍珠,再难拾起利用。因此,风水学家的使命,便是巧妙地布局,让生气在某地汇聚,避免其随风消散。而能够担当此重任的,唯有那环绕吉地的重重山峦,它们如同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片盆地的安宁与富饶。故而,那些被群山环抱的盆地,往往成为了人们梦寐以求的吉地。一旦有风轻易穿透这片圣地,那么这片土地的价值,便大打折扣。
在《地理八十八向真诀》这部风水学的瑰宝中,风被细分为八种,每一种都承载着不同的吉凶寓意:
(1)前有凹风,预示着明堂倾斜,案山不稳,或是带有凶兆,无法凝聚生气。此风不吉,主贫穷潦倒,子孙凋零。
(2)后有四风,则表明无主山可依,此风同样不吉,预示着贫困、短命、人丁稀薄。
(3)左有凹风,象征着青龙(左辅星)软弱不振,此为大凶,可能导致丧夫寡居。
(4)右有凹风,则白虎(右弼星)断续不连,同样凶兆,预示着子孙无依无靠。
(5)两界凹风,从主山与青龙、白虎山的交汇处吹来,此风更是凶恶无比,会伤及家主与子孙后代。
(6)两足凹风,源自青龙、白虎两山的尾部,此风大凶,主倾家荡产,满门灭绝。若此风来自东北方,则凶上加凶,不可不防。
这八种风,皆被视为不吉之兆,统称为“八风”。它们来自八个不同的方位,如同八面埋伏的敌人,时刻威胁着吉地的安宁。值得注意的是,风水学中只有凹风而无凸风,这是因为只有山中有沟谷存在时,风才能借此吹进被群山环抱的吉地。
若吉地被连绵不绝的重山叠岭所环绕,密如铜墙铁壁,那么即便风吹来,也只能越山而过,无法侵扰这片圣地。因此,吉地中的风,实际上反映了环绕其周围山峦的质量与布局。尽管《葬书》并未将“山”视为唯一最重要的因素,但在风水学中,它确实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超越了风本身。
至于吉地中风的性质,风水学认为风水穴处应避免任何方向的来风。然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具有多方来风的地方却也可能成为吉地。这其中的奥秘,或许只有那些精通阴阳之道的风水大师才能洞悉。
按照阴阳的概念,风还可以被分为阳风和阴风两种。阳风从山顶往下吹,象征着阳气的下降;而阴风则从山谷向上吹,代表着阴气的上升。这种分类方法虽然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阴阳哲理。
总的来说,精明的风水师在考察风水时,总是对风的作用给予高度重视。但他们更强调的,是那些能够藏风的山峦。因为环绕吉地的山峦的重要性,恰恰反映了风在风水学中的核心地位。
风与气,在风水学中总是紧密相连。中国古代哲学认为,“气”是万物内在的、流动的本质体现。气有阴阳之分,还有金银之气、珠宝之气、人气、精气、剑气、唇气等多种形态。这些不同的气,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界。
那么,“气”与“形”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中国古代科学认为,气是无形的,而形体则是有实质的。形体由气凝聚而成,气则寄居于形体之中。气从天而降,而大地则承载着这些降临的气。气属阳,地属阴,两者相互依存,相互激荡。只有当阴阳平衡、势均力敌时,才能保持和谐稳定,带来福寿康宁。
如果阴阳失衡、相互克制,那么祸害和不幸就会接踵而至。星宿影响着天气的变化,山川则承载着地气的流转。万物依赖天地之气才能生存繁衍。因此,天地的气因形体的存在而停留积聚,与万物融为一体。
万物的变化与生存都离不开气的滋养与孕育。人死后魂魄与天地气脉相感应而合一,福德也随之而来。因此,人要与天地之气相融合才能得到福泽的庇佑。这就是造化的机缘所在。
在宇宙混沌未开之时,世界处于无极(后化为太极)的状态之中空无一物。当混沌初开时,太极生两仪、化四象、变八卦进而演化出六十四卦从而产生了万事万物。理气寄托于气象之中而形体的凝聚则产生了气象。日月星辰的刚阳之气向上腾升而山川草木的阴柔之气则向下凝集。阳气因太极而旺盛阴气因太极而成就。太极在阳德中表现为形象在阴德中则体现为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