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水”在堪舆中的深义8(1 / 2)
在深入探索风水奥秘的征途中,我们始终坚信,得水与藏风两者皆为布局中的瑰宝,但在风水学的浩瀚宇宙中,山势往往被赋予了更为崇高的地位,水脉则依循山峦的脊梁,绘就了其独有的韵律。吉地之前,必有水带财来,这是千古不变的铁律。理想的图景中,一条宽阔而平缓的河流,恰似一条银链,在吉祥之地的前方悠然铺展,其左右,更有细流潺潺,如同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片福泽之地。这些水流,在风水的经纬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在中国厦门,这片充满文化底蕴的土地上,人们深谙此道,若墓前无水,他们便会巧手开凿水塘,以人工之美,弥补自然之缺,让逝者得以安息于水绕山环的吉地。为何阴宅风水中的水如此关键?我们在《葬书》的古籍中,寻觅到了答案的蛛丝马迹:“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
水,如同一位温婉的守护者,位于吉祥之地的前方,它能引导生气的汇聚,让这股源自自主山的生命之源,在风水穴中得以停驻。若前方无水,这股生气的源泉便会如脱缰之马,从穴中荡然无存。正因如此,穴前之水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存在,厦门人的智慧,也在此得以彰显,他们修筑水塘,以弥补自然的不足。
在我看来,吉利的水道流向,应与山脉走向形成巧妙的夹角,而非平行而过。因为平行的水道,如同无根的浮萍,无法承载生气的流转与积聚。为了将生气凝聚于一地,水道必须如同灵动的舞者,横跨山脉,与之共舞。若水道与山脉走向一致,则预示着不吉,因为这样的布局,无法锁住生气的流转。
理想中的水道,应是迂回曲折,如同一位深情的诗人,用优美的笔触,描绘着对吉地的眷恋。它们从山脉的怀抱中蜿蜒而出,又似乎欲将吉地紧紧拥抱。无论如何,水道都不应笔直地穿过这片区域,因为那样会破坏风水的和谐与平衡。吉祥的水道,总是流速平缓,如同时间的脚步,在静谧中流淌。若水流湍急,或转弯陡急,则预示着凶险与不安。
若水流悠悠前行,如同一位满怀留恋的旅人,一步三回头地凝视着穴地,这便是大吉之兆。在风水的世界里,所有的自然元素,都追求着结构优美、形态秀丽。任何粗鄙刺目的形态或结构,都是对风水的不敬,预示着此地的不吉。若附近的水流平缓而优雅,那便如同一位深情的恋人,对这片土地充满了不舍与眷恋。
水流的方向,同样是风水布局中的关键所在。吉利的水道,应从吉利之方流向内方,如此,则能带来无尽的富贵与荣华。这些条件,如同吉祥之水的DNA,决定了其能否成为风水中的瑰宝。
然而,我们不禁要问,为何这些条件对风水地如此重要?宋代舜申的《地理新法》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洞见:“山是静止的物体,属阴;水为运动的物体,属阳。阴的特征是恒定不变,而阳则变化无常。吉凶与相水密切相关。”若将人体比作风水之局,则山可比作人体的骨架,而水则是流淌在其中的血脉。人体的健康与衰老,取决于血脉的畅通与否。当血脉环绕周身,顺畅无阻时,人体便健康强壮;反之,则疾病缠身,甚至面临生命的终结。这是人生的自然法则,无人能逃脱其掌心。
这条法则同样适用于风水布局。吉祥之地的形成,需要水路流向正确、山脉位置得当。五山各有自已的吉凶位置,水路应自吉方流向凶方,如此则大吉大利;若水路自凶方流向吉方,则预示着凶险与不安,因为它会冲破该地的生旺之气。
此外,考察穴前的水道交汇(水口)也是至关重要的。自白虎和青龙而来的水道,应交汇于明堂之中,这片平台,如同风水穴前的舞台,承载着吉祥与希望。水口应紧闭,且与两座抱山的距离相等,如此,则青龙与白虎达到平衡,象征着风水的和谐与稳定。可见,地形的平衡对称,是风水布局中的基本原则。
水,意味着财富与繁荣。因此,在风水学中,为了让财运滚滚而来,穴前有流水聚集是必不可少的。水道交汇之处,水流变得缓慢而宁静,这正是风水所追求的理想状态。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气得以积聚,财运得以汇聚,才能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但是,我们不仅要洞悉山川之走势,还需细致入微地观察“得水”与“破水”的方位,此二者实乃决定一地吉凶之关键。水道之流向,相较于流水之其他诸多条件,更显其重要性。若以流水状况来评判某地之吉凶,那么进水(得水)与去水(破水)的方向均是不可忽视之要素。试想,源自青龙或白虎之水道,若能从风水穴前悠然穿过,且其流向能自吉方(生位)缓缓流向衰方,这无疑是大吉之兆。
谈及水道,我们不得不提及其分类。首当其冲的便是阴阳水之分。所谓阳水,乃是指由穴之左侧流向穴右侧之水道,这青龙之水便属此类。而与之相反,自右向左流淌之水道,我们称之为阴水,它便是源自白虎之水。在诸多分类体系中,以阴阳法则为基石的分类法,无疑是最为实用且富有哲理的。
再者,我们还可根据水道与风水穴之远近,将其划分为内外水两种。内水,顾名思义,乃是指风水穴附近之水道,它们或源自玄武,或源自青龙、白虎,均紧紧环绕在风水穴之周遭。而外水,则是指那些远离风水穴之水道,它们往往源自朱雀(案山和朝山),或是从其他地方流入,流经风水穴附近之特定风水地形(即局内)后,继续其流淌之旅。
综上所述,当我们有幸寻得一块被吉山所环绕的宝地时,接下来要做的,便是仔细考察水道之方向与形态。在风水理论中,观水与觅龙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正所谓“水随山而行,山界水而止”,山水之间,相依相存,不可分割。又因水主财,故而在寻找风水宝地时,观水无疑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
水,这一生命之源,它孕育了万物,滋养了人体,构成了我们这个世界最基础、最重要的成分。风水理论认为:“吉地不可无水”,“地理之道,山水而已。”更有甚者认为:“未看山时先看水,有山无水休寻地。”从今日之观点来看,风水学之所以如此注重水法,首先是因为水对生态环境(即所谓“地气”、“生气”)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风水学所言:“山之血脉乃为水,山之骨肉皮毛即石上草木。”山管人丁,水管财,这既是对以农为本、水为农业命脉的深刻认识,也是对水在生态环境中不可或缺地位的生动诠释。
此外,风水家相地重水,还源于其对交通、防御以及防水害的考虑。正如《平洋全书》所言:“依山者甚多,亦须有水可通舟揖,而后可建,不然只是堡塞去处。”选址于河曲之位,且以水流三面环绕缠护为吉,这被称之为“金城环抱”。如故宫之金水河、民宅前之半月形风水池,皆是出于此理。这一形式之所以被视为吉兆,是因为其基址完全、安全无忧。从现代水文地理之角度来看,河流因地球自转形成的偏向力作用,往往向南形成河曲,北岸凸而南岸凹。水流挟带泥沙在河曲凸岸堆积成滩,而凹岸则不断淘蚀挖深,导致坍岸。因此,选址在河曲近岸一侧、水环三面的岸上,无疑是极为有利的。
在《水地篇》的深邃思索中,我们得以窥见关于水的至高哲理:“水,究竟为何物?乃万物之根源,生命之宗庙,亦是美丑、贤愚、智拙之孕育者。”试想那草木,得水润养,愈发葱郁繁茂;鸟兽因水滋养,体格渐趋肥硕壮健。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水之精粹,汇聚凝结,终成人体。人之九窍、五感,乃至心之所思,皆源于水之初始。
古人更将水质与人之体质、容颜、性情乃至道德品性紧密相连,言之凿凿:“何以明此?观乎四海之水,便可知矣。齐地之水,急湍而躁动,往复不息,故其民性情贪婪粗犷,崇尚勇武。楚地之水,柔弱而清澈,故其民行事轻捷果敢,勇于担当。越地之水,浑浊而沉重,故其民心智未开,习性粗鄙。秦地之水,稠厚而滞涩,混杂淤塞,故其民心怀怨怼,行事诡秘,好兴事端。齐晋之水,干涸而运行不畅,同样混杂淤滞,故其民狡诈阴险,巧言令色,贪恋财利。燕地之水,低洼而微弱,沉滞混杂,故其民愚昧固执,崇尚贞洁,性情急躁,易于轻生。宋地之水,轻盈劲健而清澈,故其民性情和易,崇尚正直。”
是以,圣人在世,教化万民,其关键皆在于水。水若纯净,则人心归正;水若清澈,则民心易安。人心正则欲望不染尘埃,民心易安则行为无邪。圣人治国理政,无需挨家挨户劝诫,其奥秘便在于这水之道。
再论山水之间,水源之所在,被喻为天门。若水来源远流长,天门大开,则预示着财源广进,富贵无边。水去之处,则为地户,若水去无踪,地户紧闭,则寓意着财富用之不竭。古人有云:“水源宜如朝拜般有情环抱,不宜直射关闭;去水之处则应紧闭如门,最怕直泄无收。”
择水势而定宅基,此为安家立命之本。需寻那环抱之势,即讷位,作为落基之所。水边之地,往往不宜建宅,此中蕴含河水力学之精妙。河流弯曲之处,因水势惯性冲刷,久而久之,环抱一侧之地愈发宽广;反之,若建于水流直冲之地,宅基恐难保长久,终将被河水侵蚀殆尽。
如此,我们得以深刻理解水之于生命、之于社会、之于家国的重要意义,亦能从中汲取智慧,以指导我们的生活与选择。
(一)万水归一,气聚于此
看那源自万重深山的大江,宛如巨龙蜿蜒,曲曲折折,最终汇聚于此地,与北来之水相融,共同汇入长江的怀抱,或流入浩渺的大湖之中。在风水学的经典之作《水龙经》中,此种景象被奉为难得的“聚水格”,寓意着气场的汇聚与凝结。
(二)山环水抱,气聚不散
风水宝地的西北方,有环形山峦如巨盾般矗立,挡住了凛冽的西北风,完美契合了“山环水抱必有气”、“山环水抱必大发”的风水至理。北方更有九岭山、连云山、幕阜山等层层环抱,形态与方位皆恰到好处,仿佛大自然精心布置的杰作。而“气遇水则止”,宝地之北,大江中游,碧波荡漾,更有名山湖泊交相辉映,将此地之气场牢牢锁住,不散不乱。
(三)南气之口,生气绵延
风水宝地遥远的南方与西南方,群山连绵,纵横交错,形成了一道道壮丽的山川景观,成为了来气之口。这山川之妙,妙就妙在那川流之上,若山的走向改为横向,生气便无法进入,气场也就随之衰败。正如古语所言:“大荡大江收气厚,涓流点滴不美风,若得乱流如织锦,不分元运也亨通。”古都和近代大城市的选址,无不印证了古人的这一论断。世界地图上,大江大河的弯环处、人海处,往往孕育着大都市,且多为首都或大商业中心。而那些只看重交通便利的人,却未能全面领悟其中的奥秘。
(四)支流水缓,气聚于此
挑选宅址时,关键在于外气流速是否与人体气血流速相契合。犹如天公书符之速度,需与人体气血运行之快慢相匹配。大江大河,水流湍急,虽有湾抱之形,却易使气场散乱或气冲。正如《水龙经》所言:“大江大河虽有湾抱,其气旷渺。”因此,古人又云:“须于其旁另有支水,作元辰绕抱成胎,则七气内生,并大小之气脉皆收揽无余。”意指在大河支流上,可选得好气场。其奥秘在于支流水量小、流速慢,更接近于人体气血流速。故而,寻常百姓选宅,不宜靠近江河干流。然而,若建设城镇,大江大河附近仍是难得之地。通过城墙、院墙的遮挡及门的方位优选,亦可将旷渺之气收拢纳入,使气流之速最终接近人体气血流速。
(五)曲水环绕,气场汇聚
“水抱”之理,在风水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尤其在无山可依的平原地区,“水抱”之道更是不可或缺。正如《水龙经》所言:“龙落平洋如展席,一片茫茫难捉摸,平洋只以水为龙,水绕便是龙身泊,故凡寻龙,须看水来回绕处求之。”在平原地区,山势不再显现,水便成了判断龙脉的关键。而好气场,往往就隐藏在那些弯弯曲曲、水流环绕的地方。
在我看来,吉地之关键,非水莫属。风水之术,既需观山形之巍峨,亦须察水势之磅礴,甚至有“未观山峦先赏水,无水之地莫寻穴”之说。水之功用利害,与其形势、质量之关系,诸多精妙论述,皆归于“水法”之名。
为何如此看重“水法”?首要缘由便是水与生态环境,即古人所言的“地气”、“生气”,紧密相连,息息相关。水,被视作山之血脉,正如石土草木为山之骨肉皮毛,唯有气血调宁,方能荣卫敷畅,骨肉强壮,精神焕发。民间亦有俗语:“山主人丁水主财”,盖因农业乃立国之本,而水则是农业之命脉,故以水喻血脉财气,极为贴切。
无论是耕作渔猎、饮用洗涤,还是舟楫之便,乃至调节水气候,皆离不开水。故而风水理论认为:“水若飞走,则生气消散;水若融注,则内气汇聚。”“水深之处民众多富庶,水浅之地民众多贫寒;水聚之处人口稠密,水散之处民众离散。”更有甚者,水质与人之疾病夭寿亦有关联,种种事例,不仅风水家有所言及,史籍中亦多有记载,无需赘述。 风水家相地重水,亦有备水害之考量。水患不仅指水淹之灾,更有水流冲刷、浸蚀、淘切等所引发的诸多祸患。风水家对此极为重视,通过合理选址,辅以城防、堤坝及人工河渠等手段,以期避免水患。最典型者,莫过于河曲处的选址。他们认为:“大江大河蜿蜒而来,一二十里间若不见回头环顾之势,中间虽有曲折,亦决非结穴之地。唯有环转回顾之处,方为龙脉止聚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