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河朔英杰逝,北方战火息9964(2 / 2)

刘晔!

建安初年刘晔归降曹操,是因其故主(庐江太守)刘勋被孙策击破,刘晔随刘勋北降曹魏。

庐江太守刘勋率众降,封为列侯。

摘自《魏书之武帝纪》

虽然《刘晔传》称其因为宗室身份而“不欲拥兵”;

但从刘晔的早年行为中,可以看出其绝非甘于贫贱,反而野心勃勃。

刘晔是扬州淮南国(后改为9江郡)人,在汉末丧乱之际,其人曾写信招募鲁肃,想要“共襄大业”。

在鲁肃未能如约前来后,刘晔转而谋杀扬州宗帅(即部曲帅,类似于山越人)郑宝,并吞其部曲。

之后,其人与庐江太守刘勋合兵。

刘子扬(即刘晔)招(鲁)肃往依郑宝,肃将从之。(周)瑜以权可辅,止肃。

摘自《通鉴考异》

(刘)晔因自引取佩刀斫杀(郑)宝,斩其首以令其军,云:“曹公有令,敢有动者,与宝同罪。”

摘自《魏书之刘晔传》

从刘晔“先杀郑宝、后投刘勋”的记载中,不难看出,所谓“曹公有令”纯系事后的附会之辞(这大概率是出自于狗贼王沈的胡言乱语)。

但由此可知,刘晔起事之初,实际是拥兵聚众,图谋割据。

而刘勋本人,前文我们已经提及多次,其人实际上为东汉琅琊国琅琊王、刘秀十1子刘京之后代。

刘勋与曹操乃多年故交,是以在曹操于官渡之战兵败赴义之后,时任河东太守的刘勋便反了赵旻,结果…

刘勋被宛若神兵天降的辽哥1枪刺死。

哦,咱们正在说刘晔?

刘晔同样是大汉宗室,其人乃是…因向哥哥汉明帝刘庄造反而被贬为阜陵侯,最后又被大侄子汉章帝刘炟恢复王位的刘延后代。

以是故,与曹操没有交情、又身为大汉宗室的刘晔,在随刘勋投奔曹操之后,被剥夺兵权便极为正常。

注意:《3国演义》中的刘晔,其经历完全不符合正史记载。而且遍求史书可知,刘晔能力犹在郭嘉之上。

晔有胆智,言之皆有形。

摘自傅玄《傅子》

本书中,刘晔综合能力不逊于荀攸,仅次于谋士天花板荀彧。

综上所述,赵旻才会认为,有胆有谋、又曾在扬州刺史部割据1方的刘晔,委实是煽动、策反、整合山越人的不2人选。

刘晔唯2的短板,1是其人领兵作战远不及徐庶、满宠;2是其人的武艺…

甚至还不如武艺平平的宠哥强。

但赵旻思及后世那个义薄云天的忠义黑3郎,便也释然了。

至少,同样曾做过带头大哥的晔哥,其人的道德水平、做人的底线,要远远高于后世那大名鼎鼎的及时雨、呼保义。

更何况,天人将军曹仁,即将带着大批粮草辎重、卫府精锐抵达战场。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按《英雄记》记载,陈温“自病死”。袁术遣陈瑀接任扬州刺史,袁绍遣袁遗出任扬州刺史,各自为战。

陈温字元悌,汝南人。先为扬州刺史,自病死。--《英雄记》

此处关于陈温下落的记载,未必可信。

因为初平元年(190)时,陈温还与曹洪谈笑风生(见《曹洪传》),顺便为曹操“募兵2千”(见《武帝纪》),之后长期充当袁绍的盟军,如何便“自病死”?

扬州刺史陈温素与(曹)洪善,洪将家兵千馀人,就(陈)温募兵,得庐江上甲2千人。--《魏书曹洪传》

关于陈温之死的真相,《魏书袁术传》与《后汉书袁术传》记载得十分清晰,即陈温是遭袁术所杀。

(袁)术以馀众奔9江,杀扬州刺史陈温,领其州。--《魏书袁术传》

换言之,陈温不是病死,而是遭到袁术讨伐而死。陈温死后,陈瑀在袁术的支持下,出任扬州刺史。

袁术更用陈瑀为扬州。(陈)瑀字公玮,下邳人。--《英雄记》

同1时间(193),袁绍派遣袁遗为扬州刺史,与袁术争夺淮南。

袁遗是袁绍与袁术的从兄弟,之前在兖州出任山阳太守,距离扬州颇远。

袁遗赶到扬州时,陈瑀已经占据9江,双方开战,袁遗战败,逃到豫州沛国,“为兵所杀”。

袁绍遣袁遗领州,败散,奔沛国,为兵所杀。--《英雄记》

彼时的沛国相,即袁术故交陈珪。此时(193)陈珪与袁术尚未完全决裂,考虑到陈瑀(陈珪从弟)担任扬州刺史,那袁遗之死,很有可能是陈珪的杰作。

然而陈瑀上任不久,便背叛袁术。

袁术战败,退保阴陵,又合军再攻陈瑀。最终驱逐陈瑀,占据寿春。

(陈)瑀既领州,而(袁)术败于封丘,南向寿春,瑀拒术不纳。术退保阴陵,更合军攻瑀,瑀惧,走归下邳。--《英雄记》

袁术驻军的阴陵县,亦隶属9江郡(陈瑀治所),在初平2年(191)时被部将孙贲夺占,成为进取寿春的桥头堡。

(袁)术从兄(袁)绍,用会稽周昂为9江太守,绍与术不协,术遣(孙)贲攻破(周)昂于阴陵。--《吴书孙贲传》

注:9江郡即淮南郡,9江郡寿春县是扬州刺史治。

这里需要注意1点,虽然袁遗、袁绍、袁术存在血缘关系,但两任扬州刺史陈温、陈瑀却不存在血源关系。

陈温是豫州汝南人,陈瑀是徐州下邳人。

陈瑀败于扬州淮南,便逃回老家下邳。从他的驻兵地点“海西县”来看,陈瑀自兴平至建安初年(194-196)应该先后依附于刘备与吕布。

下1章咱们继续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