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寥寥的记载55(1 / 2)

现代时空。

“在传统的普遍思维里,写进史书,就意味着官方对此盖棺定论!”

“但从政治去考量,那一事件如果就直接盖棺定论的话,直接会为以后埋下隐患。”

“历史学家考虑的很简单,简单直接从历史去考虑就好。”

“但,农民起义的这四个字,本身就意味着一定的政治考量。”

“毕竟,封建帝国的史书会写:农民起义,这四个字吗?”

这个时候,曾宇和罗阳等人才意识到,农民起义的这四个字,本身就包含着政治的思考。

“除此之外,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面,本来就有一种以史为鉴的习惯。”

“只要是读书的人,都会去学习史书。”

“所以,对于史书这种东西,我们都会慎之又慎,不敢直接轻易的盖棺定论!”

这一刻,不止是曾宇和罗阳,在座的几人,脑海里都止不住的冒出了一个想法。

历史,真的能脱开政治单独去谈,或者单独去讨论吗?

“说完农民这两个字,我们再去看‘起义’这两个字。”

“这两个字,一种含义,是革命人民为反抗反动统治而举行的武装行动。”

“另一种含义,是反动集团的部分武装力量或个别军人背叛所属的集团、投奔革命队伍。”

“而我们经常说的起义,基本上指的主要是前一种起义含义。”

“也就是说,这两个字,其实也本身是后来的近现代才出现的词语。”

这一下,不止是曾宇等人,包括刘询也有一点懵。

起义?似乎很好理解,这两个字,重点在‘义’这个字。

而且照冯建来说的看,这两字本身似乎是包含着正义或褒义?

“你们想的没错,这两字,本身就趋于正面的,或者说褒义的。”

“黄巾起义,也是近现代的我们在经常说。在封建时期的古代,这一事件,应该被称为黄巾之乱。”

“还有黄巢起义也是一样,在很久以前,是被称为:黄巢之乱。”

“你们或许经常在网上看过这两个不同的词语,‘黄巾之乱’或‘黄巾起义’。”

“但称呼为‘黄巾起义’,本身就包含着一种赞同的心理在内。”

“或者不该说赞同,应该说是以我们后世的立场,去称呼这一事件!”

听到冯建的话,曾宇微皱着眉头,他想到了自己以前看过的历史小说,是关于三国时期的历史小说。

以前他看那些历史小说的时候,还没意识到这个问题,但今天冯建这么一说,他突然就觉得怪怪的。

“你如果没说这些的话,我还没意识到。我以前看三国小说的时候,主角竟然直接把‘黄巾之乱’称呼为‘黄巾起义’。”

“而且连皇帝和朝堂上的大臣,竟然都称呼为‘黄巾起义’。”

“呃?”

不止是冯建,所有人都有一种惊愕的感觉。

“这...皇帝没把他砍了,只能说太蠢!”

“还有那些大臣也是!”

...

大唐。

贞观年。

“朕似乎知道后世是站在哪一方的了。”

听到天幕上讨论的声音,李世民这一刻意识到了,后世是站在哪一方思考的问题了。

在封建时期的古代这个时期,他们考虑的很简单,就是站在自己的这一方思考问题,也就是说,如果是皇帝,那就站在皇帝的一方思考问题。

那史书,大多数,也都如此!记载的时候,也都站在皇帝的那一方去记载事情。

那除此之外呢?史书,剩下的,基本上也都是站在臣子的这一方去思考和记载事情。

有站在底层去思考问题的吗?可能仅仅只有一点罢了。 而那一点,似乎也是带着上层怜悯的眼神去思考着问题,记载也只是轻描淡写。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