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历史本来就是由人民决定的。117(1 / 2)

现代时空。

“不管是军事还是政治,都有一个很重要的点要清楚。”

“谁是我们的朋友?谁又是我们的敌人?”

“纵观历史上的各大变法,大多数的人都没有搞清楚这件事。”

“而后,还有一句话,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的少少的。”

“那么问题来了,是底层的基层官员人多,老百姓人多,还是中层和上层的官员人多?”

“又或者,说是你皇帝一个人多?”

当然是底层的人多,在座的众人默念了这么一句话之后,都相互看了看,发现大家都是如此。

“所以,在变法这件事情上,是不关乎什么封建制度、封建主义、还有资本主义等等事情的。”

“你想要成功,那你就必须笼络底层的基层官员和底层的老百姓。”

“你不笼络他们,去笼络中层的官员和上层的官员有什么用?”

“真正做事的是他们吗?执行变法的是他们吗?”

“都不是,那你凭什么去笼络他们?他们为你变法做出了什么?”

“或许说,他们没阻碍你的变法,你就已经是谢天谢地了!”

“扩大科举的名额?改革科举的制度?整顿太学?”

“这就是王安石变法中改革的取士之法。”

“但实际改变了什么吗?能读书的,都是家里小有资产的,或者说干脆就就是寒门。”

“家里没钱,没余粮的,敢让孩子去脱产读书么?”

“就如前面所说,现代的孩子读书,都要夫妻两人才能让一个孩子脱产二十年左右。”

“工资稍低点的,还要让父母的父母救济!”

“真以为脱产这两个字是很轻飘飘的?”

“穷苦的底层,才是人数最庞大的一个人群!”

“所以你仔细的看王安石变法,看着是利国利民,但是一点也不切合底层的实际!”

“真正的实际是什么?秦国的军功爵制度!”

“在我看来,这就是开天辟地的一个制度,真正的让底层人,只要努力拼杀,就能搏得一个前程!”

“大秦、大汉有多少的贵族和世家是这样起来的?”

“弘农杨氏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他们的祖宗杨喜,努力拼杀从项羽的身上搏得了一条大腿。”

“然后直接就此登上另一个阶层。”

“王安石变法,改革了那么多的东西,但阶层变动了吗?”

在冯建看来,这就是变法中最核心的点,只要有这个点在。

你不管改革了什么,或者说变法了什么,只要能有让底层阶层变动的点在,那成功的几率直接大大的提升。

不然的话,你改革的再多,其实屁用没有。

底层老百姓直接漠视着你的变法。

而基层的官员,更是会抱怨,直接出工不出力。

没有动力在,别人凭什么执行你的变法政策?

“古代的马车能跑动起来,是因为有马这个动力。”

“而现代的汽车,能跑起来,也是因为有着燃油这样的动力。”

“努力的工作,更是有着工资的动力。”

“就像一个笑话说的,月薪一万,公司就是我家。月薪三万,老板你说啥就是啥。”

“月薪十万?”

“对不起,老板,我不是死士!”

话音落下,在座的众人都一下子轻笑了起来。

虽然很好笑,但确实是这样的,没有动力,谁给你做事呢?

每个月累死累活三十天,结果工资到手两千块,谁还有动力?

“所以,你想把变法完美的执行下去,那就必须提供庞大的动力!”

“你想让谁给你做事,那你就必须给他提供动力!”

“让员工做事,那就给他发工资!让底层的官员做事,那就给他爬升的阶层。”

“而想让底层的老百姓给你做事?就如军功爵制度,直接让他们疯狂!”

随后,冯建讲起了自己在体制内工作时的感触。

“底层的绝大多数的人,都是不傻的!”

“可能他们不懂什么政策,也不懂那些什么弯弯绕绕。”

“但是他们都无师自通一个点!那就是这件事情对我有什么好处?”

“没好处?谁特么给你干?”

“没好处的事情,别人就算去工地一天搬砖,虽然累,但也还能拿到几百块钱。”

“所以别人凭什么给你干?”

“就像是现在基层的很多骗子都懂得这个道理。在骗人之前,他们都会送一些鸡蛋和粮油。”

“等你进来了,才开始宰猪。”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这是春秋时期,老子的《道德经·第三十六章》中记载的一句话。 ”

“后世的大多数人都以为是欲先取之必先予之。”

“而在《道德经》中,后面其实还有两句话。”

“将欲夺之,必固予之。将欲灭之,必先学之。”

“你要想夺取他一些什么,得先给予他一些什么。你想要彻底的灭了他,那你就必须先学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对这句话贯彻的最好的,就是汉武帝!”

“想灭了匈奴,那就直接把养马政策改革,大范围的学习匈奴人养马。”

“所以,古人很早就懂得这些道理。”

“但...总有人死抓着那叮点的利益不放,什么都想吃,结果到最后,什么也吃不着!”

说完这些,冯建顿时感觉口干舌燥,立马拿起茶杯大口喝了几口。

“这种事情就是古今中外通用了!王安石变法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想要改变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增强对外防御,对内弹压的能力,以巩固和加强封建统治。”

“想法很好,但他的脑海里,似乎只有宋朝这个朝廷,而没有其他的任何一个人或者阶级。”

“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改革的再多,可最后直接失败!”

苏轼听完这句话有一些不解,思考了一会儿后,眉头微皱的说道:

“可这是为了改变大宋啊,为什么那些人不理解呢?”

这个时候的苏轼还没正式进入朝堂,只是在地方上打转,所以许多的事情还没接触。

他其实也不知道自己在王安石变法的时候,是站在反对派那边的。

“你或许忘记了一个事情,或者说压根没在意!”

“大宋、朝廷、王朝,是由什么人组成的?” “是由皇帝?还是由那些官员组成?”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