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得达成智能组装16(1 / 2)

“没天理啊,他现在看的是我硕士时期的教材!”

“我的妈呀,他用十分钟学了我硕博连读的课程!”

韶叶边翻书边浏览论文,一眨眼工夫就到下午三点了。

他已经连续学习超过十小时。

即便是有百倍天赋的他,也感到了疲倦。

不过,他只是活动了下肩膀和手指。

国内社交平台上,有人已经要疯了。

“他还看书?”

“我学俩小时,感觉人生都被掏空了。他居然学了十多个小时!”

“十几个小时不算啥,恐怖的是他把工程类的书啃得七七八八。”

“这些书,就算分配给大学工学院全体学生一起看,都没韶叶一个人看的多!”

而在航天局内部,大家开始有点看不懂韶叶了。

本来,他设计出行星发动机就已经让人惊叹不已。

现在,又开始看书。

关键是还跳跃式地看。

这能记住啥?

王琦的脸色变了变。

韶叶一上午看书,就把航天领域的物理学和一些项目研究透了物理学?

那么,下午他又看了三个小时,会爆发出什么来?

王琦感觉自己的心脏快承受不住了。

隐约间,王琦觉得哪里不对劲。

没建避难所,没囤积食物,没发出求救信号。

韶叶继续埋头阅读。

午餐过后,他觉得精神饱满,体力也基本恢复了。

那么,继续阅读吧。

他已经完成了行星引擎的设计图纸。

接下来的步骤,便是将它变为现实。

但这绝非简单如手机生产,只需要一间无尘室那么简单。

它需要顶尖的技术支撑。

由于缺乏人力,他不得不采用智能工厂的方案。

这样一来,就面临两个关键问题。

首先是选址问题。

经过计算,要在花都这一维度安装的行星引擎,直径达到了惊人的公里。

为了便于施工并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最佳地点应是海边。

引擎直径宽达公里,一边深入海洋深处,另一边紧邻迪士尼乐园。

周围没有高大的建筑物,有利于施工。

海洋也能帮助散热。

行星引擎的核心温度高达亿度,虽然有电磁约束,但热量辐射依然存在。

有了海洋,既能帮助散热,又能通过海水净化,为地下城提供所需的能源。

基于这些原因,韶叶选定了这个地方。

他开始学习工程相关的书籍,掌握必要的地质、水文知识。

诚然,这些知识还不足以让他具备建造地下城的全部储备,但用来定位行星引擎已经绰绰有余。

制造行星引擎的第二大难题就是智能工厂。 即使地球人未完全迁移,想要生产行星引擎也是天方夜谭。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