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受人之所托 忠人之所事484(1 / 2)
chapter 501: entrusted by someone. loyal to someone's affairs.
海宝儿悠然踱步,口中喃喃自语:“哎,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人呐,着实难呐……”
谁让他此前在皇宫,满口答应了太医署邀约了呢?!
不再多想,他便迈着从容的步伐,踏入这座别具一格的院落。院落极为敞阔,整洁异常,地面铺陈着平整光润的石板,就像一面巨大的铜镜,反射着阳光的温暖。几棵苍劲古朴的大树屹立,威武傲然。庭院四周,各类珍奇异常的药草盆栽错落有致地摆放着,空气中弥漫着浓郁醇厚的清香。
廊庑之间,太医们忙碌不迭,如蜜蜂般辛勤劳作;学徒们勤奋好学,似雏鸟般渴望知识。
谁能想到,在这封印假休期间,朝廷里的大部分机构都迈入了休眠状态,可这太医署却反倒变成了最为令人感到紧张的部门。
海宝儿沿着回廊徐行,一间间诊室映入眼帘。诊室布置简洁雅致以极,靠墙搁置着精致华美的药柜,里面整齐地排列着一格格的药材抽屉。诊桌摆于中央,上面放置着笔墨纸砚以及一些医疗器具,散发着古朴的气息。
太医们有的全神贯注地为患者诊断病情,或在望闻问切,仔细观察患者的神色、舌苔、声音、气息,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之处;或在切脉辨症,眉头紧锁,感受着脉象的跳动,试图从中探寻疾病的线索。有的则在认真地书写药方,笔走龙蛇,挥洒自如。
再往深处行进,是一个偌大的药房。药房里草药味浓郁至极,数排高大的药架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药材。那药材有补气之黄芪、人参,补血之当归、熟地,清热之黄连、黄芩,散寒之附子、干姜,还有诸多奇花异草,功效各异。药师们忙碌地穿梭其间,按照药方精心地抓取、称量着药材,动作娴熟,有条不紊。
在院落的深处,有一间专门的炮制房。炉火烈烈燃烧着,红彤彤的火焰仿佛在诉说着太医们的辛勤与执着。各种炮制工具摆放得井然有序,犹如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在这里,太医们将药材进行精心炮制,以使其发挥出最佳的药效。诸如炙、煅、煨等手法运用娴熟,游刃有余。
而在太医院的一角,还有一个宽敞的讲堂。此时正有一位资深的太医博士在讲学。那太医鹤发童颜,精神矍铄。
他正对着台下众多年轻的医者们讲解着各种病症的诊断和疗法。“诸位,今日我们来讲这疑难杂症的辨别。”太医的声音在讲堂内悠悠回荡,“如遇高热不退,当辨其病因,或为外邪入侵,表证未解,可用麻黄、桂枝等发汗解表之药;或为体内热毒积聚,当用黄连、黄芩等清热泻火之品。”
海宝儿悄然在后排安然坐下,认真聆听着。
正听得入神,这时讲堂内有一位学生举手提问道:“博士,若遇到脉象奇特,难以判断之时该如何是好呢?”
那太医博士抚须思考片刻后回道:“这便需医者有深厚的功底与敏锐的洞察力,需结合患者诸多症状综合判断。望其神色,观其舌苔,闻其气息,问其病史,切其脉象,五诊合参,方能准确判断病情。”
说完,那太医博士眸光倏地一转,定格在了看起来颇为面生的海宝儿身上,心中猜测这应是新来的学徒。
旋即,他开口发问:“这位学徒,老夫这里有一问。倘若遇到脉象呈现虚浮之态,且时隐时现、飘忽不定,依你之见,当如何进行精准判断呢?其中又涉及哪些医道要诀、脉象玄机?”
海宝儿从容一笑,答道:“此乃元气不足,或因劳倦过度,耗损正气;或因久病伤正,气血亏虚所致。当以补元气、养气血为要。可选用人参、黄芪等补气之品,佐以当归、熟地等补血之药,以培补元气,滋养气血。”
太医博士眼睛一亮,接着又问道:“那若见脉象沉迟,又当如何?”
海宝儿不慌不忙地回应道:“脉象沉迟,多为里寒之症,或为阳虚,阳气不足,不能温煦脏腑;或为阴盛,寒湿内侵,阻滞阳气。当温里散寒以治之。可选用附子、干姜等温热之药,以温阳散寒,振奋阳气。”
太医博士轻抚胡须,脸上露出一抹欣慰的笑容,原本他是想借着提问的方式来开启今日教学的篇章,没成想这位十来岁的太医学生竟如此聪慧,对答如流且精准无误。
太医博士不禁颔首赞道:“你这新来的学生,医理之学甚是精湛呐,竟能将脉象、病症等诸多方面皆融会贯通,实乃难得!”
海宝儿赶忙谦逊地拱手作揖道:“博士谬赞了,学生不过是略通些浅显的医道皮毛罢了。”
突然间,讲堂内有一位年轻学徒毫无征兆地竟突然晕厥倒地,这一变故顿时让周围之人一阵惊惶失措。众人脸上露出惊慌之色,纷纷站起身来。 “都速速让开!”还未待医学博士赶至跟前,只见海宝儿迅速起身,身形如闪电般快步来到那晕倒的医者身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