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调教董卓119(1 / 2)

关中缺粮,关东缺盐……

若是能够进行贸易,那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可袁绍、曹操果真会答应吗?

刘协沉思了一会,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会的!

袁绍、曹操都是如今朝廷的敌人不假。

但同时,他们也是当世最有枭雄气魄的两人。

明面上骂的狗血淋头,私下里却依旧能够去做该做的买卖。

以二人的胆识,想必应该不会拒绝。

不过这种事情,显然不可能在官面上进行。

而且要与袁绍、曹操开通贸易,首先要先将河东荒废的盐政给重新捡起来。

这就意味着,朝廷需要一个有足够政治水平,并且能够八面玲珑,平衡各方关系的人前往河东,主持盐政,主持与袁绍、曹操的贸易。

这样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便是整个朝廷都不多见。

但好巧……

刘协看向钟繇:“元常既有此提议,那是否愿意前往河东,主持盐政,并且与冀州、兖州联络?”

钟繇在史书上曾经被曹操评为有“萧何之功”。

在官渡之战时,钟繇愣是能够在关中已经残破的情况下再挤出一批战马支援曹操。并且还靠着言语说服了马腾、韩遂前往河东,对抗袁绍的并州刺史高干。

通政务、晓人事。

这个位置除了钟繇,刘协自己都不知道还有谁能够胜任。

“陛下既然有令,那臣自然愿意前往河东主政。”

“只是……”

钟繇似有犹豫,但最终还是说了出来:“臣想向陛下讨要符节,能够持节都督河东诸将!”

董卓自讨伐归来后,便将李傕、郭汜留在了河东。

钟繇前去河东主政,必然会在某些事情上与李傕、郭汜发生交集。

到时候,若李傕、郭汜看轻钟繇,不肯听命钟繇,坏了河东政务怎么办?

便是不去与袁绍、曹操贸易,关中本地也急需河东的食盐救急。所以河东政务无疑不能出现任何乱子。

可即便如此。

刘协还是觉得钟繇的胃口太大!

钟繇虽是举孝廉出身,可至今不过是六百石的黄门侍郎。

加之,他又不是西凉嫡系。

现在他想要朝廷授予他持节都督河东诸将的权力,这无疑有些狮子大开口。

可话又说回来。

钟繇是去河东主持政务的,而不是去过家家的。

若是不给予钟繇这份权力,他如何能够压制住李傕、郭汜,让那一众西凉将领配合他去展开公务?

或许,正是钟繇意识到自己人微言轻,所以才想要“持节”这柄利剑,去威慑那些骄兵悍将。

“元常说的有理。”

“不光是盐政。”

“河东那面也要均田、建立府兵制度,正是百废待兴的时候,若是没有强权干预,只怕河东那里并不能将朝廷的政令完全执行下去。”

关中,有尚书台,有贾诩看着,刘协不担心。

但朝廷的河东的统治,却完全是一穷二白。

哪怕仅仅为了朝廷法度的健全,也要让主政河东的长官有绝对的权力,去尽快恢复河东的民生。

“不过持节一事毕竟事关重大,朕还要先与太师商议。”

此事毕竟涉及到军事,终究需要董卓那边松口。

因为天气炎热的关系,董卓也是彻底瘫到自己的住处,不愿出来接受烈日的考验。

加上之前托付董白一事功成后,董卓是愈发不愿见到刘协,这反倒是让刘协纳闷起来——

明明是太师你自己将孙女托付给朕的,怎么事成之后你倒又开始不乐意了??

想到数日没有见到董卓,刘协便主动前往董卓住处探探口风。

……

可在见到董卓并提起此事后,董卓一脸狐疑——

“陛下为何要去专门买来粮食救治灾民?”

“朝廷该做的不都已经做了吗?为何还要这般费力,又是盐政,又是贸易的?”

听得出,董卓在对待民生一事上,与刘协等人的观念并不相同。

“太师,若是朝廷不管他们,会死很多人。”

“陛下,就算朝廷去管他们,也依旧会死很多人。”

董卓对治民之道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就算朝廷花费了心思去救治他们,他们也不会来感谢朝廷,那朝廷何必要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呢?”

“况且,这是天灾,不是人祸。”

“天灾不可为。”

“臣以为,朝廷已经做了足够的事情,真的没有必要再去行买粮一事!”

冷酷、无情。

兴许只有对待亲人身上,才能感受到董卓的温情。

其余时候,董卓依旧是那个从底层一步一步杀到最高位置的边陲儿郎。

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

之前又是抢种,又是兴修水利,做了这么多有利民生的事情,已经算是一个合格的朝廷。

既然如此,便已经算是尽力。

其余的,就看百姓自己能不能将这天灾给扛过去了。

……

刘协叹了口气。

虽然他料到过董卓对于民生的事情不会怎么上心。

可不上心到这种地步,也着实有些匪夷所思。

“太师,先汉大儒贾谊曾经评价周公,言‘文王有大德而功未就,武王有大功而治未成,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

“如今太师平定戡乱,讨伐汉贼,为国之柱石。这些其实都只是太师的功绩。”

“这样下去,只怕太师将来的风评,只会成为周武王一般的人啊!”

……

若是以前有人称赞董卓能够和周武王比肩,只怕董卓会乐的合不拢嘴。

但现在既然已经将目标放到了周公身上,董卓又哪里会甘心只做一个武王呢?

“陛下所谓的‘大德’是何意?”

“有德者,首要的便是仁义。”

刘协让董卓去想想之前颁布的均田、府兵制度。

“这两项政令,之所以能够和周公的一些功绩相比,正是因为它的仁义啊!”

“让士卒分得田地,并且给他们减免赋税。这正是太师体恤他们的表现啊!”

“太师一向爱惜士卒,却不去爱惜百姓,这么做难道不会感到奇怪吗?”

有什么好奇怪的? 董卓:“士卒能够保卫国家,让土地不受到侵害。士卒也能够击败敌军,为主将争取荣誉。爱惜士卒,这难道不是顺应天理的事情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