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沙洞56(2 / 2)
刘振东马上呸呸呸,指责王晓茹说:“不敢胡说,万一成真了,凭咱们现在的体力,根本对付不了。”说着转过身向那两具尸体拜了拜说:“两位前前辈,你二人恩怨已消,这害你二人性命的工具我就收走了,愿你们二人投胎投个好时代好人家。”
王晓茹嘿嘿一笑说:“人家早就投胎了。”刘振东说:“那怕啥,咱们拿就是了,又不是挖墓偷的,是走路掉下来碰倒的,和在马路上捡的一样。唉,你嗓子好些了,看来是缓过来了。”刘振东听王晓茹声音没那么嘶哑了,问道。
王晓茹说:“底下没那么热,晒,好多了。你先别拿了,等我们看完这儿是个什么地方,为什么在沙漠会有地下室,完了再一总拿。”
刘振东觉得王晓茹说的有道理,把刀剑和鞘放在桌子上,应德捡起水囊装进包里。再往前走两米,又是一个侧道,里面是两张床,床上的东西已看不清是什么。看来应该是两个死者休息睡觉的地方。最后面的侧道进去,是简易书房的布置,正中间一张粗制木桌,后面一把木凳,前面两把。桌子上有书。
刘振东轻轻吹去上面的沙尘,几个楷书繁体字:晒经驿录。翻开里面,字色很浅,看不清上面写的内容,像是日记或工作日志,因为能辨别的有好几个“月,日”的字样。刘振东赶紧对王晓茹说:“找个能封口的塑料袋,把这本书装起来,李子夏绝对高兴。”
王晓茹也看到书的名字,赶紧找出塑料袋,小心的包好,放平放到背包最底下。
房间里再没其它东西,可以判断,这应该是明朝时期的驿站或传送军事情报的中转站。两个身着道衣的人,应该是驿站的值守人员。因为明朝崇尚道教,道士在军营当兵或在衙门任职很普遍。
至于为什么这儿会有个驿站,刘振东王晓茹想不明白,他们现在连自己在哪儿都不知道。只能推测在明后期,西部好几个地方都是与金人反复争夺之地,或者是边境之地,深藏于沙漠的驿站隐蔽性更强。
刘振东说:“这两位道士,也算是为守护边疆而死的,死了几百年了,还未入土,我们既然碰上了。应德,咱俩挖个坑给埋了吧。”
应德说:“嗯,埋了好。”
两人先在地上挖了个一米深的大坑,准备就埋在这地下。如果往外面埋,一个是热,挖不动,再就是尸体经过多少年了,腐烂严重,没办法搬动。挖好坑后,两人一具尸体一具尸体的抬。
抬第一具时,王晓茹发现从尸体上掉下一个东西,捡起一看,是一个铜牌,一面是道家的阴阳八卦,一面是“归一”两个篆书字。王晓茹用工兵铲把又在另一具尸体上捣了捣,也发现腰间有东西,让应德摸一摸,果然取下一个铜牌,和之前的一样。
看来这两个道士是一个宗门或派别的。把他们埋到一个坑里也挺好的,生前一个道,死后到一起。埋好后,刘振东还在那儿念叨:二位,尘归尘,土归土,有缘进一门,死后葬一坑,一切都是命数,愿你们已经成道。说着又拜了拜,应德也跟着拜。
拜完后,刘振东又对着地上堆起的坟头沙堆说:“虽说有缘,但劳务费我们还是要的,为了弄清楚你俩的道派,刀剑我们拿走了,铜牌也拿走了,万一你俩在历史上有名,或者你们的教派现在还有,把你们的名字查清楚,写进书里面,起码可以再流芳几百年。”
王晓茹对这次的收获比较满意,尤其是李子夏托付的事,也算有了第一个交待,拿着手机从洞口处到三个侧道,都拍了照。不过,尸体和刀剑没有拍,尸体她不爱拍,觉得放手机上晦气,刀剑是他们三人的,不想让别人知道。
埋好了尸体,再检查了一下通道和各个地方,没有发现其它东西,看来这是一个简单的通信转交驿站,或者这两个道士值守时已经快废弃了。
三人走到通道口,感受到外面没有那么热了,刘振东出去看了看,太阳偏西了,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了,跟着太阳走,应该能回到车跟前。
三人又小小的喝了口水,在通道口看着太阳的方向准备出发。一阵微风吹来,带来凉爽,人也一精神,感觉体力都好了。刚行几步,又吹来一股风,比之前微风大了些。刘振东迈开大步在前面走。
应德看了看天,又眼睛闭上试着风向,喊道:“别走了,北风。”王晓茹问:“北风怎么了?”应德说:“南风雨,北风土。”王晓茹猛然醒悟过来,这是沙漠,北风刮起,是沙尘,如果风大,遮天蔽日,根本无法辨别方向和行走,还会被埋在沙里。
这时刘振东也回来了,王晓茹把和应德分析的说了,刘振东也觉得风一阵比一阵大了,这样走很危险,就说:“咱们还是回坑洞里,等风过去了再走。”
沙漠里的天,真是说变就变,刚还艳阳天,这会已是大风天,大风吹起的沙尘遮的天空都是灰蒙蒙的,已经看不见太阳在哪个方向了。三人钻进坑洞里,看着风沙一股一股的吹进坑洞,王晓茹问:“这大风吹着沙子,不会把坑洞填埋了吧?”
刘振东说:“如果时间长,很有可能,我们得想想办法。”
几人在坑洞里寻找着可以将洞口堵住的东西,支撑洞道的木板不敢动,只有侧道里的桌子和床了。刘振东应德费了好大劲才搬动一张桌子,还是在王晓茹的帮忙下。古人造东西太实诚,用料太扎实,一张桌子少说两百斤重,这还是在沙漠里没有水分的情况下。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