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泰然处之302(1 / 2)

陈乾在深入探究现行制度时,发现封建制度其实并不比后来的制度逊色多少,关键是侯爷是否英明。

如果侯爷清明,这些机构完全可以发挥出不亚于后世机构的效能。他保留大明的三省制度,是因为看中了它的合理性。

大明的三省六部、九寺五监,本质上和后世的机构设置相似,只是过于强化了皇家的私利。

对此,陈乾并不赞同。在他看来,既然天下是一家,那么天下万物理应都是侯爷的。

在侯爷眼中,皇亲和百姓并无远近之分,如果硬要区分,那是因为侯爷没有将文孟百官和百姓视为自己人,反而推向了对立面。

一味强调皇亲的利益,只会导致人心不服,这样的治理,怎能赢得天下人的认同和信服呢?

陈乾首先做的,就是大幅度削减皇室成员的权势和利益。毕竟,真正能和他争夺江山的,除了自家皇族,普通百姓和官员又能有多少?

历史上,真正由民众推翻的政权,几百年才出那么一回。

改朝换代,最终摘得果实的往往不是寻常百姓,而是那些名门望族。论及对兵权的威胁,他们才是真正的对手。

陈乾保留了三省制度,因为他发现中书省就像是现代的内阁,所有的政令都从这里流出,中书令在制定政策和吏部措施上,扮演着官府最高决策机构的角色。

这些政策和措施接着会送到门下省,那里相当于后来的议会和人大,负责审核和驳回不当的政策法令。

如果政策合理,就会继续流转到尚书省。尚书省,相当于现在的吏部执行机构,尚书令则像是总管,负责实际操作。

不过,古时候的律例和军队还没从吏部中独立出来,它们都归尚书省管辖,这无疑让尚书省的权力过于集中。

再加上皇室成员常常插手政务,拥有封地和特权,扰乱了正常的制度运行,这才让很多人觉得封建制度不甚合理。

但实际上,这些制度本身是合理的,只是执行过程中出了偏差。

明白了这一点,陈乾的改革重点便放在了将律例权和军权从吏部中剥离,确保官府吏部机构不再直接控制律例,这样做大大减少了改革的阻力。

趁着新朝成立,他利用自己无上的威望,成功推进了改革,朝堂上几乎没有人提出反对意见。

还有一个关键因素让反对声音消失,那就是许多人还没完全明白改革的利弊,尤其是对自己是否有害,他们还处于懵懂状态,自然也就无从反对。

基于对这些情况的深入分析,陈乾自然也准备好了应对策略。

在大朝会上,大家翘首以盼的关键信息并没有公布——陈乾仅仅宣布了机构设置,却没有宣布具体的人事任命。

当场被册封的只有各部尚书,连侍郎级别的人物都没有提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