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1章 1069.再融资1102(1 / 2)
早会结束,其他人离开后,乔木看向了会议室中另外两人。
智翱科技的另外两名股东,宋理和李春霞。
这二位是第二次来公司,上一次还是开业庆典。今天出席周例会的原因也很简单:智翱没钱了。
当初星海实业投资给了他三个亿换取15%股份,孔敬东个人给了他一个亿换取5%股份放在孔玲个人名下。
星海实业投资那笔钱是给到他个人的,因此交了20%的个税,又还了1.2亿的房贷。剩下的又借了一个亿给李春霞与倪爱军母子,换取智翱5%股份放在倪爱军名下。
“倪爱军”这笔钱,和孔敬东那笔合计两个亿,全都注入公司作为公司资金。
到现在,连买厂带产线升级,连建立实验室带公司招聘扩张,短短几个月的工夫,两亿就花得七七八八了。
智翱花钱的速度,超出了所有人的意料,包括乔木。
这也是他要求财务介入全流程,做好成本把控的原因之一。
下面那帮牲口,太能烧钱了。研发本来就费钱,没有必要的把控,那真的是你有多少人家给你花多少,崽卖爷田不心疼。
但成本把控可不是那么好做的,不是说人家要买一台一百万的设备,你一搜发现有六十万的替代品或者三十万的二手货,就剩下大几十万。
全流程成本把控,得你自己首先具有全流程的清晰认知与财务经验。
没有怎么办?那就只能边干边学边摸索了。这个过程非常痛苦。
就算程霞能挺住、跟上,她也只能尽量避免浪费,稍微降低一些烧钱的速度,但不可能不烧钱。
而且归业鸣和徐学民这二位,相当有创业精神与职业认同,在行业内也是有一席之地的。乔木相信这两人不会坐视那些明显的浪费行为。
所以程霞能做的也非常有限,更多还是锻炼了她自己,避免几个月内就被乔木辞退。
缺钱这个事儿,最终只能乔木自己来解决。解决的方法也很简单:再融资。
但智翱现在几乎不可能从社会面上融到足够的资金。
因为这家公司既发布任何产品,也没拿下任何专利,背后没有学术大牛坐镇,成立才几个月就已经烧掉了上亿,还身处准入门槛越来越低、有红海趋势的无人机行业,谁会投它?
当然不是说所有初创公司都得拿着人才、产品或专利才能融到资。B轮以前一般都是靠PPT路演。
可智翱不行。因为来自星海实业投资的“超级天使投”,已经给这家要啥没啥的初创公司,估值干到了20个亿。
你要不要按这个标准来融?
自降身价,星海实业投资是绝不会同意的。好家伙,你一个三无公司,我给你四个亿的真金白银换20%的股份,才几个月的工夫,你啥都没拿出来,就要我的投资大缩水了?
乔木敢这么干,孔敬东直接就会和他撕破脸。
实际上孔敬东对他已经仁至义尽了。对方不仅接受了他这个夸张的报价,还强行拍板将星海投资那三个亿交给了他个人,而不是直接注入智翱。
要知道这在投资界,可是非常犯忌讳的。我掏钱是为了你的公司发展更好,不是为了让你财富自由。
可以想象,这个决策会让孔敬东在星海重工集团内部承受多大的压力。
有时候,乔木甚至怀疑对方是不是想让他做自己女婿……
可不降身价又能怎么样?一家三无企业值20亿,没人会投的。人家是风投,不是冤大头。
乔木现在是真的理解初中政治老师讲的“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了。
所以智翱现在只有一条路可以走:乔木自掏腰包。
当然乔木自己没钱,他个人账户里只有一千八百万,大部分都扔给私募基金运作去了。
他要动用的,是芸木账上那笔钱。留下经营与避险所需后,他打算拿出两个亿投入智翱。
乔木作为公司的控股大股东兼实控人,芸木的投资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挡,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了。
这次他叫来这二位,主要是商议两件事:芸木这2个亿折合多少股份,他们能够接受。
以及他们是否愿意跟投。如果不跟,他们手中的股份就会被稀释。
李春霞还蛮轻松的,毕竟她这5%的股份完全是空手套白狼。根据她与乔木的协议,只要她愿意,随时可以退出,将股份还给乔木,两人的债务一笔勾销。
但她并没有这么想过,相反,她反而对这家企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因为这短短几个月的工夫,她发现这家智翱,竟然还真能整出不少名堂来。
归业鸣和阎志强这两位智翱的大将,都是她介绍过来的,以前都是军工系统的,本就是她的人脉。
再加上她又是智翱的董事,这两位也没什么需要隐瞒她的。于是她对智翱这几个月的行动,还算挺了解的,至少了解的比宋理那位行外人要深。
不仅归业鸣是她的好友人脉,对方联系、考察、洽谈的很多元器件商,也都是她的人脉资源。
还有阎志强,这几个月一直在从各个渠道挖资深工程师,甚至都挖到她的企业去了,还忘了提前告诉她,气得她那次打电话给对方一通臭骂。
但这也让她发现,这家成立了几个月的企业,真的在酝酿一个大活儿。
元器件商圈子里,私下里已经传出一些消息了,这家初创企业,在搞一些很新的东西,新到不少人都觉得这是个纯忽悠,好多企业都十动然拒。
但李春霞知道这不可能是纯忽悠,谁会为了忽悠别人,自己先花光两个亿?
今天这场看似平平无奇的例会,她更加确认了这一点:这家公司,的确在认认真真攒大活儿。
而且进度还挺快?
所以面对乔木的询问,她并没有立刻表态,而是提出要先考察公司的具体经营状况。
接下来一上午的时间,在乔木的带领下,两人将公司总部整个参观了一遍,又听了财务报告。中午在食堂吃了顿便饭,下午又去了改造得如火如荼的工厂。
一天考察下来,两人都对这个今年刚21岁的年轻人,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怎么说呢?在这两位老实业家看来,除了办公室氛围似乎不太妙之外,智翱的一切都中规中矩。也许有亮点,但那得是无人机业内人士才能看出来的,他们两人不懂行,看不出来。
但对一家成立几个月的公司而言,“中规中矩”,已经堪称很高的评价了。
正常来说,初创企业是不可能中规中矩的,只能混乱一团,从上到下所有人都是勉强定一个目标,然后连完整路径都没有,就摸索着全靠本能做事情。
这个过程中的混乱,用脚后跟都能想得到。
几乎所有初创企业,都无法避免这种混乱,只能在混乱中硬着头皮往前走。直到天使轮乃至A轮融资成功,才算吃下第一颗定心丸。
而融资这一过程,本身也能反过来帮助公司梳理内部的情况,减轻混乱,督促公司走上正轨、更加正规化。
那些大企业的子公司可能会好一些。但就宋理自己的经验来看,哪怕星海重工抽调精锐组建的新公司,初期表现的上限,也就是这个水平了。
也就是说,这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在太原这片产业荒漠,带着一群他们完全看不上的职场水货——至少有九成是职场水货,硬是把智翱搞得像模像样,和星海重工集团全力支持的子公司一个水准了。
这个成绩出现在一个21岁高中毕业生身上,是相当恐怖的。
宋理自忖自己做不到这一点。想要做到不是不行,但得集团上下一路大开绿灯,给他无条件的信任与大量特权。
而这是不可能的。
也就是说,一天的考察下来,宋理竟然愕然地发现,至少在管理一家初创企业上,自己似乎不如乔木?
这个结论让他感到荒唐之余,又有些茫然。
他茫然的不是这个年轻人为什么能力这么强,而是茫然于这些年自己给孔敬东四处当灭火队长,是不是脱离实业一线太久了,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了?
就这么胡思乱想着,一路看下来,越看越沉默的宋理,到最后甚至都没把心思放在正事上,根本没考虑这次来的目的。
李春霞恰恰相反。
她有些后悔,后悔没带倪爱军来,应该让那小子也长长见识。让他看看,自己上班摸鱼下班打游戏的时候,他的好哥们在做什么,好好刺激刺激那小子。
参观完,从工厂车间往外走的路上,她就直接表态了:“两个亿10%,如果你能接受,我现在就能定下来。而且我会考虑跟投!”
这话传到宋理的耳中,让心神不宁的他心中一惊。
他失职了!他本该主动开口安抚住李春霞,晚上回去后两人再商议,组成攻守同盟,向乔木要价。
芸木就是乔木自己的公司,乔木肯定希望那2个亿换到的股份越多越好。
他们自然反过来。他们不怕乔木不投,自然要拼命抬高公司估值,让对方拿到的股份越少越好。
但他走神了,完全没想着这事儿。没想到这个李总竟然这么耐不住性子,当场就表态了。
懊悔的宋理连忙开口:“李总,几个月前智翱只有一张营业许可证的时候,5%就值一个亿了。现在乔总西您苦苦支起这么大一个摊子,还是两个亿换10%,一点不带涨的,那人家岂不是白忙活了?”
怎么也不能让这小子拿两个亿轻松换到10%股份。
而另一边,乔木却丝毫没感到喜悦。面对李春霞的报价与宋理的阻挠,他只是淡淡地笑了笑:
“宋总这话就偏颇了。企业的估值取决于企业自身的成长与未来的预期,和努力有什么关系?要是努力就能换来钱,那世界首富肯定都是失眠的人了。”
宋理拼命抬高乔木,乔木则使劲贬低自己,一时间双方就这么荒唐的反过来了。
乔木并不接受李春霞的建议,一心要压低智翱在这一轮的估值,好让芸木拿到更多的股份。
反正三方都知道,压低只是暂时的、技术性的,不是智翱真的出了问题。
只要这一轮融资能坚持到CD1上市,智翱的估值自然会水涨船高,也算是给股东们一个交代了。
他耸了耸肩:“现在回过头去看,当时咱们对智翱的估值确实偏高了,现在也是时候回归理性。这样也有利于下一轮融资,有利于公司长久的良性发展,不是吗?”
李春霞不说话了。
她确实心动了,有些想要跟投的意思。
但当场表态,主要是为了还对方的人情。毕竟当她判断出这个项目值得加入后,对方当初借给她一个亿入股5%,还不约定利率,这个人情的价值就非常大了。
拖得越久、智翱发展越好,人情就越大。
所以她得尽早还掉这个人情。
她当场开口,就是为了挤兑宋理,让对方孤军奋战,最后只能接受这个报价,要么跟投要么接受稀释。
在她看来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正如乔木所言,当初20亿的估值,溢价高到没边了,根本没有参考价值。不如趁这个机会,让公司估值重回理性区间,为下一轮的融资做铺垫。
没想到这个乔木还不领情,对她这个提议还是不满意。
见场面僵持住了,宋理立刻顺势道:“这种事情还是要从长计议,咱们晚上回去再好好想想,没必要站在路边上谈判吧?”
李春霞马上表示支持。
和宋理想着找机会与她达成攻守同盟不同,她也需要时间再仔细考量。
既然要跟投,就不可能只是投个几百万玩儿玩儿。这一天的考察下来,她也发现了,智翱这家企业,花钱如泄洪一般。几百万?塞牙缝都不够。
几千万甚至上亿的投资,对她来说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了。
一来她需要专业团队提供专业的评估与建议,二来她需要考虑自身流动性被抽光对自己的不利影响。
如果自己最终决定不跟投,那肯定与宋理一样,希望智翱的估值越高越好。
到时候只要自己坚持估值不变,就算是还了乔木人情了。 如果自己最后决定跟投,那她自然就会站到乔木一边,尽可能压低智翱的估值,以期这一轮用最少的钱换取最多的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