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尽逐农家户,掩耳作太平82(1 / 2)
此时,白虎堂中言笑晏晏,无名山上下一片欢声笑语,好不热闹。
另一边,苏若清与宋辞自从被几人抬到后山后就一直躺在担架上,一直等到深夜才摸着月色下了山。
为节省时间,两人下山后就分开了,苏若清负责去和老人辞别,而宋辞则负责去找马。
当苏若清来到破庙时,老人正在休息。
听见声响,老人立刻睁开眼睛,警觉得环顾四周,直到看清来人的脸后才放了心。
相顾无言,再次见面时老人没有询问苏若清此行如何,而苏若清也没有开口,他只是平静的走到老人身前蹲下,然后将怀中的干粮递到他的怀里。
在老人困惑的目光下,他没有解释什么,只说了句“耐心等待”后便离开了。
走出破庙后,苏若清闭上眼睛长叹一声,随后立刻睁开眼睛,他抬头看了看月亮,抓紧时间朝城外赶去。
当苏若清来到城外时,宋辞已经牵着两匹马等在了一旁,她看见苏若清没说什么,只是将一匹马的缰绳递给了他。
苏若清眸光微动,接过缰绳后也没敢耽搁,立刻翻身上马。
两声长“吁”在寂静的夜晚尤为突出,紧接着,两道疾驰的身影闪过,只留下一路烟尘。
两人骑着马并排奔跑在月下,离开平县,直奔江饶。
*
经过一夜的奔波,两人于第二日正午抵达江饶地界。
一入江饶,苏若清便发现这里的受灾情况并不如其他地方严重,虽然沿途也有食不果腹的难民,但与其他地方相比已经是很好了。
不止苏若清心有所感,就连宋辞心中也有些诧异。
按理说江州出现大灾,各地情况应该差距不大,尤其是接壤各县,可是平县距离江饶这样近,情况却有着天壤之别。
一个是饿殍遍地,丧失求生欲望;一个是沿途偶有难民,城中依旧热闹。
苏若清感到有些不对劲,于是带着宋辞赶往临近的村庄。
……
静。
静的可怕。
还未入村庄,宋辞心中便生出一种不好的预感,她忙侧过头想对苏若清说,但苏若清仿佛已经猜出了她即将出口的话,平静道:
“你也看出来了是吗?”
宋辞点点头,“这个村庄是个死庄。”
“死庄?”
苏若清显然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称呼,眸中划过一丝讶异。
宋辞注意到他的疑惑,难得没有出言呛他,反而耐心解释道:
“在北疆的时候,我们把没有人居住的村庄或者为了逃难而举村搬离的地方称之为死庄。”
说完这句话,她警惕的环顾四周,确认安全后立刻下马勘察,苏若清见此也忙跟上了她。
两人一连查看了四五家农户的家,到了后来,宋辞的眼神变得越来越严肃。
“不用查了,这个村庄的人早就已经被驱赶走了。”
苏若清闻言脚步微顿,眼中闪过一丝冷光。
“驱赶?”
“对。”
宋辞走到围栏处蹲下身子,指着上面的划痕和断裂处,冷静分析道:
“我看了好几家农户,他们的家里都有一个相同的特征,那就是院子里的土都乱糟糟的,显然是被人动过。”
“若我猜的不错,这是官兵前来驱赶百姓所留下的。这些人很聪明,他们害怕留下脚印会让后续调查的人发现,所以离开前用刀枪划乱了泥土,营造出一种农户刚刚翻完土的假象。”
“可是百密终有一疏,虽然这些人心细,但还是留下了一些印记,比如位于隐秘处的脚印,还有围栏上的划痕。”
“围栏断裂,是因为百姓不愿离开,所以与官兵发生了冲突。而有些院子里有血痕,有些没有,则是因为怕了。”
说到这里,宋辞的目光突然变得凝重,“你还记得在第三个院子中,我说那棵树长势很好吗?”
“自然记得。江州遭了旱灾,几乎颗粒无收,那棵树却长的枝繁叶茂,很难让人不注意。”
宋辞闻言冷哼一声,眼中闪过一丝讥讽。
“用人血人肉所喂养的树自然长势极好。”
苏若清闻言眸光瞬间冷了下来,他沉默了半晌,再次抬头时眼中已闪过杀机。
“杀鸡儆猴,确实是个好办法。”
宋辞没有回话,只是抬头看了他一眼。苏若清会意,两人再次来到了那座院子。
一入院中,宋辞便在树下站着查看,苏若清则进了屋里,等他出来时手里拿着两把工具。
宋辞接过其中一把,两人便开始刨了起来。
“这土……”
越往后刨,土的颜色就变得越奇怪,还散发出浓烈的香气。
宋辞闻言没有说话,只是继续着手中的动作。
突然,宋辞觉得受到阻碍,于是放下手中的工具用手扒土,片刻后,泥土中赫然出现一小节白骨。 她抬起头去看苏若清,苏若清用铁铲小心翼翼的拨弄,一具完整的白骨完全暴露在空气中,可是还不止,因为在这具尸骨的旁边,还有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