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艰难的抗倭路程42(1 / 2)
正当举国上下民众深受鼓舞,全力抗倭之时,蒋氏和他背后财团黑手又开始搞耗子扛枪-窝里横的“剿匪”活动,他调集50万大军,准备发动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
察哈尔民众抗倭同盟军6月15日在张家口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确定了同盟军的政治、军事纲领。其主要内容就是:外抗暴徒倭寇,武装保卫察哈尔,收复失地;对倭绝交,反对中央当局签订《塘沽协定》等妥协外交,肃清卖国贼,没收汉奸军阀一切财产及倭货等。察哈尔民众抗倭同盟军北路前敌总司令为方振武,吉鸿昌为北路前敌总指挥,率军北征。
由于军队收到大批爱国人士的支持和厚爱,民众抗倭同盟军在短期内很快初具规模,渐渐达到10万之众。
统一整编后的抗倭同盟军大举北进,有共产党人随军鼓舞宣传,全体官兵士气高昂,沿途又得到当地群众热情支援,大军所向披靡,10天内连续收复康保、宝昌、沽源等地,最后分兵三路围攻多伦。
正当抗倭同盟军为收复察东失地而浴血奋战的时候,蒋氏与汪精卫却在密谋策划,加紧扼杀抗倭同盟军,7月3日同盟军总攻多伦前夕,不收复失地而全力忙于“剿共”的蒋氏从江西致电汪精卫,说冯玉样“为共产荧惑,实行赤化组织,赤色旗帜已益鲜明”,要求行政院赶快筹集军队,要其他部分一起合作解决抗倭同盟军这个麻烦。
何应钦6号向淮市报告集结优势兵力进攻察哈尔的方案,拟任命庞炳勋为“察哈尔剿匪总司令”,并令庞率领第四十军、冯钦哉率领第七军、万福麟率领第一一九师、关麟徵率领第二十五师、何遂率领第五十五军一部及冯占海部,于13日前分别开赴下花园、涿鹿、沙城、怀来和独石口、龙关等地集结待命。
8号,忍无可忍的冯玉祥通电全国,控诉国民党当局的无耻行径。一边抗倭军队还在背水一战,另一边国民政府非但不给予支持,竟然和鬼子合作把枪口对准自己人???这种做法实在让人无法理解,匪夷所思。
边庭流血成海水,而我们的独裁者们还在为一己私欲随意的践踏民族尊严,舍弃民族脊梁。南撷、李增、高之愈、关唯珺、韩世新,李文杰还有他们同盟会的其他同学都在一遍遍的抄写岳飞的《满江红》,好像只有这样才能表达出他们心底里的愤怒。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他们打算趁着晚上去淮市几条人流密集大的和最热闹的街上,把这些抄好的词和抗倭宣传语撒出去。在高之愈他们为抗倭活动努力时,抗倭同盟军也已经和鬼子对上了。
多伦城,城池坚固,驻军兵力也十分雄厚,除了倭寇茂木骑兵旅团以外,还有伪军汉奸李守信部3个支队6千余人。而抗倭同盟军大部分装备的都是轻武器,缺乏攻坚的火炮。攻城官兵虽然不惜以大刀与敌人肉搏,但是血肉之躯何以抵挡枪炮的威力,有的战士甚至没有跑到城楼下就被敌人的子弹击中牺牲了。战士们爬城三次均未攻克,伤亡惨重。
得知消息的冯玉祥悲愤交加,向前线将士发出多伦最后决战死报国电,鼓励说:“今日之事,进则俱生,退则俱死。粉身碎骨以报国者,鄙人愿以之自勉也。”在总司令的鼓舞下,担任总指挥的吉鸿昌派精兵偷偷入城里应外合,经3个多小时巷战,终于收服了失守72天的多伦。
多伦收复的消息传到淮市,举国振奋。可汪精卫立即召开中央政治会议,商讨对付同盟军的办法。会议决定增派部队,又命令宋哲元、王以哲、傅作义等部入察。
此时,倭寇与淮市政府暗相呼应,也趁机向冯玉祥和同盟军施加压力,企图重占多伦、沽源等地。鬼子在同盟军攻占多伦后,由驻平倭使馆武官柴山兼四郎于14日面见何应钦,对民国提出口头警告,指我方违反《塘沽停战协定》;同时对冯玉祥驻平代表提出严重抗议,说我们抵抗侵略的行为破坏协定。真是可笑之极,可更可笑的还在后面。
抗倭同盟军处在国民党、倭伪的连环攻夹击之中,形势日趋严峻。冯玉祥一面对倭寇的武力讹诈和威逼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一面又要应对国民党对抗倭同盟军的打压。多伦收服后,同盟军乘胜进军,迅速光复察哈尔全省。但就在冯玉祥决心“自率十万饥疲之士,进而为规复四省之谋”,并在张家口设立“收服东北四省计划委员会”之际,以蒋氏、汪精卫为首的淮市国民政府却接二连三来电要求取消抗倭同盟军名义,并对冯司令及同盟军的战绩进行造谣污蔑。
7月16日,冯玉祥在接到倭寇关东军军部提出取消抗倭、退出多伦的“觉书”后,立刻要求倭军退出东三省为要求为交换条件。倭寇随后又提出如“三天之内没有答应他们的要求,一定竭尽全力攻下察省”。
冯司令又回复倭寇”三天内速速停止侵略行为的觉悟,否则一定全力以赴夺下热河”。同时命令吉鸿昌、张凌云严加戒备。
冯玉祥17日通电淮市政府请求取消《塘沽协定》。两天后复令吉鸿昌向多伦、沽源增兵防敌。接着续调乜玉岭、姚景川、任平治三个师前往协守,严令寸土不得轻易丧失。又通电全国和西南当局,说明因抗倭而“获罪于政府”,呼吁各方主持正义,阻止国民党入察各部队继续推进,并给予同盟军以道义上和物质上的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