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颓废的晚清政府44(2 / 2)

1871年12月,有六十多名琉球人乘船遇到了台风,漂流到了台湾南部登陆,其中有五十四人被台湾土着居民所杀害,其他的琉球人则是被清政府送回国。当时,琉球是我国的属地,所以此事原与倭寇无关,而倭寇却以此作为侵台借口。

倭寇在同治十三年(1874年),派陆军中将率兵3000余人侵略台湾,且在琅峤登陆。5月18日,倭军跟台湾当地居民交战,当地高山族和汉族人民据守险要,倭寇侵略军遭到伤亡,但牡丹社酋长阿实禄父子等战死。7月,倭军以龟山为中心建立都督府。

清廷委派船政大臣沈葆桢率军赴台,部署防务。沈葆桢抵达台湾之后,一边跟倭军进行交涉,另一边则是积极备战。而倭军因为在台湾水土不服,很多士兵都病死了。倭寇政府考虑到无法马上军事占领台湾,便换成使用外交手段去解决问题。在展开一番外交斗争以后,清政府竟跟倭寇政府在10月30日签订了《台事专条》,清政府赔款倭国给“倭寇国被害难民之家”抚恤银10万两以及倭军在台“修道建房等”40万两,共计50万两白银,这些白银都成了日后倭寇增强军事火力,侵略我国的重要支撑。

倭寇第一次对外扩张的首选目标就是我国台湾,这无疑也是给清政府敲响了警钟,同时也暴露了倭寇霸占台湾的野心。1879年,倭寇以武力吞并了我国附属国琉球,设冲绳县,这使得台湾的安全再次受到威胁。1885年10月,清政府下诏在台湾建省,成为我国的第二十个行省。

然而没什么用,当时的清政府在外国人眼中就是一个通过洋务运动回光返照的帝国,政治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软弱无能,不足挂齿。

在此期间的清政府经过数十年的洋务运动,确实初见成效。但不知居安思危,开始得意轻敌!在与西方各国打交道的过程中,认为西方人“并不利我土地人民”,只是想在贸易上占些便宜而已,于是放松了军备意识。

北洋海军自1888年正式建军后,就再没有增添任何舰只,舰龄渐渐老化,与倭寇新添的战舰相比之下,火力弱,射速慢,航速迟缓。北洋水师有军舰25艘,官兵4000人。

到甲午战争前,北洋舰队的大沽口、威海卫和旅顺三大基地建成。但清朝军事变革基本停留在改良武器装备的低级阶段,陆海军总兵力虽多达80余万人,但编制落后,管理混乱,训练废弛,战斗力低下。1891年以后,北洋水师甚至连枪炮弹药都停止购买了。

但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倭冲突中,清政府方在硬实力上一直占有优势,但朝鲜甲申政变之后的十年时间,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这段时间,倭寇一直关注着我国,故自1890年后,倭寇以国家财政收入的60%来发展海军、陆军,1893年起,明治天皇决定每年从自己的宫廷经费中拨出三十万元,再从文武百官的薪金中抽出十分之一,补充造船费用。举国上下士气高昂,以赶超我国为奋斗目标,准备进行一场以“国运相赌”的战争!

在1890年时,北洋海军二千吨位以上的战舰有7艘,总吨位多吨;而倭寇海军二千吨位以上的战舰仅有5艘,总吨位约多吨。1892年,倭寇提前完成了自1885年起的十年扩军计划,到甲午战争前夕,倭寇已建立了一支拥有名常备兵和23万预备兵的陆军,包括6个野战师团和1个近卫师团。战前倭寇海军有军舰32艘、鱼雷艇24艘,总排水量吨,超过了北洋海军。倭寇还出动乐善堂、玄洋社等间谍组织和人员潜入我国,加紧对我国各方面的情报搜集和渗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