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千古一帝的陨落28(1 / 2)
徐福准备好了他现有的船只,船上载着男童和女童各三千人,以及大量的粮食和其他必需品,然后他们向东航行而去。这次东行的背后,其实隐藏着逃避秦朝统治的想法,他们打算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定居下来,作为自己的新家。幸运的是,仿佛是上天也在帮助他们,徐福真的发现了一个岛屿。这个岛屿上长满了茂密的草木,却没有任何人类居住的痕迹。徐福带领着所有的童男童女登上了这个岛屿,他们一起在岛上四处游览,欣赏了很久的风景。然后,徐福对大家说:
“秦始皇派我们来寻找长生不老药,但大家仔细想一想,这种神奇的药物怎么可能轻易找到呢?如果我们最终空手而归,肯定会激怒秦始皇,到时候我们所有人都会面临被斩首的危险。”
听到徐福的话,众人不禁纷纷哭泣起来,他们为未来的命运感到担忧和恐惧。徐福继续安慰大家说:
“别哭了,别哭了!我已经想到了一个能让我们活下去的办法。你们看这座荒岛,虽然现在看起来杂草丛生,但这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都很好,非常适合植物生长。如果我们这些人齐心协力,一起动手开垦土地,种植各种谷物,相信不久之后就会有收获的,这样我们就能自给自足了。幸运的是,我们船上还带了谷种和农具,只要开始动手,就一定能看到效果。如果担心眼前的困难,我已经准备了足够的粮食,足够我们吃上半年。按照这个方法,我们都能在这里过上安稳的生活,既不用交税,也不用担心犯法受罚,这岂不是最好的结果吗?”
大家听了徐福的话,纷纷鼓掌表示赞同,原本悲伤的心情也立刻变得愉快起来。他们愿意听从徐福的指挥,一起努力,在这片荒岛上建设新的家园。徐福立刻行动起来,他根据人数将男女分开,每天安排他们轮流去开垦荒地。他们一边开垦土地,一边就开始耕种,紧接着就播种下种子。就这样,仅仅过了半年时间,这片土地就有了生机,开始有了农作物的生长。不久之后,麻和麦子都长得茂盛起来,稻谷也沉甸甸地挂满了枝头,这个原本荒芜的海岛,竟然变成了一片肥沃的田园。粮食的问题解决了,徐福又开始考虑大家的居住问题。他带领大家开辟出新的土地,用来建造房屋。他们搭起了屋顶,建好了四壁,一座座房屋就这样拔地而起。起初,大家还是寄宿在船上,每天早出晚归地忙碌着。但现在,他们终于可以在岛上就地安身了,再也不用来回奔波,生活变得更加安定和便捷。徐福的考虑非常周到,他不仅关心大家的温饱问题,还关心他们的婚姻大事。为了让大家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他索性将童男童女配对成为夫妇,让他们成双成对地生活在一起。这样的安排既符合人性,也让大家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幸福。大家都已经在这里建立了自己的家庭,过上了安稳快乐的日子,谁还会想回到西边那个原来的地方呢?于是,他们一致推举徐福作为他们的领袖,共同在这片海外之地打造了一个如同世外桃源般的家园。随着时间的推移,徐福年岁已高,最终在这片他深爱的土地上安详离世,并被安葬在了岛上。据传说,在日本现在的某个地方,还保留着徐福的古墓。这座古墓历经了数千年的风雨沧桑,但遗迹依然清晰可见,仿佛在诉说着那段历史。从这个角度来看,徐福不仅是一位勇敢的探险家,更可以被视为一位杰出的殖民首领。他带领着一群人,在陌生的土地上开辟了新的生活,建立了自己的家园。
秦始皇的船只停泊在海上,他满心期待着徐福能带回长生不老药的消息。然而,徐福却像消失了一样,一去不复返,再也没有任何消息传来。秦始皇无奈之下,只好下令启程返回咸阳。当他们渡河到达平原津时,秦始皇突然感到身体不适,一会儿冷得发抖,一会儿又热得冒汗,连平时珍馐美味的御膳也吃不下。白天他还能勉强支撑着处理政务,但到了夜里就辗转反侧,无法入眠,心神不宁,甚至开始胡言乱语,仿佛看到了鬼神一般,陷入了昏迷状态。随行的医官们当然不少,他们为秦始皇诊脉开方,进献各种药物,但病情却丝毫没有好转的迹象,反而一天比一天严重。最终,秦始皇的病情恶化到了垂危的地步。左丞相李斯一直密切关注着秦始皇的病情,看到始皇病情危急,他心急如焚,希望立即回到京城。于是,他不断催促随行的人马加速前进,希望能够尽快返回。经过长途跋涉,他们终于来到了沙邱这个地方。然而,此时的秦始皇病情已经极度恶化,几乎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了。沙邱这里恰好有一座赵国的旧行宫,于是他们不得不在这里暂时停下来休息,借用行宫作为居所。李斯心里非常清楚,秦始皇已经时日无多,他很想询问关于后事的安排,但是秦始皇生前非常忌讳提到“死”这个字,李斯担心触犯了忌讳,会惹得秦始皇不悦,所以一直不敢贸然开口。直到秦始皇自己意识到自己快要不行了,他才召见了李斯和赵高,向他们交代后事。他命令他们起草一份诏书,加盖玉玺,然后赐给长子扶苏。诏书中要求扶苏立即返回咸阳,为他准备丧事和葬礼。这是秦始皇在临终前对后事的唯一安排。李斯和赵高按照秦始皇的命令,起草好了诏书,并呈给秦始皇再次审阅。但此时的秦始皇已经病重到无法言语,只能瞪大眼睛看着那份诏书,喉咙里发出沉重的痰声。李斯误以为秦始皇还在仔细查看诏书,实际上秦始皇已经去世了,只是双眼还睁着,没有闭上。这情景让人心酸,因为人们常说“死不瞑目”,意味着有未了的心愿或遗憾。赵高是个机灵的人,他看出秦始皇已经离世,便轻轻地用手按了按秦始皇的胸口,确认他已经没有了气息,就这样静静地离开了人世。赵高迅速地将那份诏书藏入自己的袖中,然后才告诉李斯秦始皇已经驾崩的消息。李斯听后非常震惊和慌乱,他立刻开始着手筹备后事,忙得不可开交,以至于都没有时间向赵高要回那份诏书。而赵高心中早已有了自己的打算和阴谋。秦始皇去世时年仅五十岁,这位残暴的君主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回顾秦始皇的一生,他在位时间长达三十七年,但如果从他吞并六国、自称皇帝的那一年算起,那么他真正作为皇帝的时间只有十二年。
李斯经过深思熟虑,担心秦始皇在途中去世的消息一旦泄露,会引起朝廷内外的动荡和不安。为了稳定局势,他决定暂时不公开丧事,而是秘密地将秦始皇的遗体进行棺殓,并安放在一种可以移动的灵车中,对外则继续宣称秦始皇仍然健在,计划照常前行。同时,李斯催促赵高赶紧发出那封盖有玉玺的诏书,速速召回长子扶苏回到咸阳。然而,赵高心里另有打算,他偷偷地将那封诏书藏匿起来,没有按照李斯的指示发出去。私下里,赵高找到胡亥,对他说:
“皇上已经驾崩了,但是他却没有留下分封各位公子的遗诏,反而只赐给了长子扶苏一封诏书。如果扶苏一到咸阳,继承了皇位,那么我们这些公子岂不是就一点封地都得不到了?这实在让人担忧啊!”
胡亥听后,回答道:
“我听说,了解臣子没有比君主更清楚的了,同样地,了解儿子也没有比父亲更清楚的了。既然父亲没有留下分封我们的遗命,我作为儿子自然应该遵守他的意愿,怎么能够随意议论和揣测呢?现在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静和稳定,不要轻举妄动。”
赵高听后,脸上明显露出了不悦的神情,他劝说道:
“公子,您想错了!现在天下的权力,实际上都掌握在您、我和丞相李斯这三个人手中。我希望您能早点为自己打算,因为被别人控制和自己控制别人,这其中的差别可是天差地别的。这么好的机会,怎么能轻易错过呢?”
然而,胡亥却愤怒地反驳道:
“你说的这是什么话!废黜我的兄长,自己当皇帝,这是不义之举;不遵从父亲的遗诏,这是不孝的行为;我自知没有能力,却想依靠别人的力量来谋求权势,这是无能的表现。这三件事都违背了道德和伦理,如果我真的这样做了,不仅会让自己陷入危险,还会给国家带来危机,甚至可能让我们的祖先在九泉之下都无法安息!”
此时的胡亥,内心还保持着一份良知和道德底线,所以他才会说出这样一番义正言辞的话来。他明白,虽然权力和地位很诱人,但道德和伦理才是更重要的东西,绝不能因为一时的私欲而违背这些原则。赵高听到胡亥的顾虑后,突然笑了起来,他以一种看似有理实则狡辩的口吻说:
“公子,您知道吗?历史上商汤和周武王虽然弑主,但天下人都认为他们是正义的,并不认为他们不忠;卫国的公子辄拒绝听从父亲的命令,国人也都佩服他,连孔子都对此事默许,没有指责他不孝。这说明,在做大事的时候,我们不能过于拘泥于小节,要懂得权衡利弊,灵活变通。现在正是我们行动的好时机,如果错过了,将来一定会后悔的。希望公子您能听从我的建议,果断行动,我相信您将来一定能有所成就。”
赵高的话虽然听起来有些道理,但实际上是他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而编造的谎言,这就是小人的手段,他们总能在无理中找出一丝“理”来,以混淆视听。胡亥听了赵高的话后,心中不禁有些动摇。他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叹息道:
“可是现在父皇的遗体还没有安葬,丧礼也还没有结束,我怎么能在这个时候为了这种事情去找丞相商量呢?”
胡亥虽然有些犹豫,但还没有完全被赵高说服。赵高见状,立刻接过话茬说:
“公子,时机不等人啊!稍纵即逝!您放心,我会去说服丞相的,不需要您亲自费心。”
说完,赵高就匆匆离去了,胡亥也没有阻拦他。就这样,胡亥逐渐被赵高的花言巧语所迷惑,开始考虑起赵高提出的计划来。他已经陷入了赵高的圈套之中,而这一切都只是刚刚开始。
赵高与胡亥分别后,立刻前往拜访李斯。李斯一见赵高,便急切地询问:
“主上的遗诏是否已经发出去了?”
赵高故作深沉地回答:
“遗诏现在其实还在胡亥公子那里。我正是为了这件事,特地来与君侯您商议的。您也知道,主上突然崩逝,这个消息目前还没有被外人知晓。而关于主上的遗嘱内容,当时只有我和您两人在场亲耳听到。因此,关于究竟立谁为太子的问题,实际上就取决于您和我两个人的说法了。那么,君侯您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李斯听了赵高的话后,大惊失色,他严厉地质问道: “你这话是从哪里听来的?这简直是亡国的胡言乱语!我们作为臣子,怎么能够私自议论和决定太子的人选呢?这绝对是人臣所不应该涉足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