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陈胜吴广的诡计31(1 / 2)
秦二世即位后,残酷无情地屠杀了宗室成员,甚至牵连到了亲朋好友,几乎将身边所有重要的人都一一除去,就像是砍去了自己的手足和得力助手。然而,他却对此感到非常满意,自以为是地认为这样一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威胁到他的地位,他可以无忧无虑地尽情享乐,为所欲为。为了满足自己的奢侈欲望,秦二世决定再次大兴土木,加重了对百姓的徭役负担,他迫切地想要尽快完成阿房宫的建造。他梦想着这座宏伟的宫殿能成为他终身的安乐窝,一个可以让他尽情享受、不受任何拘束的地方。于是,他立刻颁布了一道诏书,内容大致是:先帝曾说咸阳的朝廷宫殿太过狭小,因此决定建造阿房宫作为新的居所和朝廷所在地。然而,阿房宫的建造工程还未完成,先帝便不幸去世了。为了尊重先帝,我们暂时停止了阿房宫的建设,转而全力修建先帝的陵墓——骊山陵。现在,骊山陵的修建工程已经圆满结束。如果我们在这个时候放弃继续建造阿房宫,让它半途而废,那就等于是说先帝的决定是错误的,是对先帝遗志的违背。我作为先帝的继承者,必须谨遵先帝的遗志,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和疏忽。因此,我决定重新开启阿房宫的建设工程,并希望所有参与此事的人都能尽心尽力,不得有丝毫的马虎和忽视。我们要共同努力,将阿房宫建造成为一座宏伟壮丽的宫殿,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并为我大秦王朝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这道诏书颁布之后,阿房宫里再次聚集了无数的工匠和劳役,他们不分昼夜地忙碌着,进行宫殿的修建和维护工作,简直是忙得团团转。秦二世心里还是担心手下的臣子们会有异心,或者暗中策划叛乱,所以他特地发出命令,向全国各地招募那些既勇敢又有才能的武士,让他们入宫担任守卫工作,最终集结了五万名武士。与此同时,秦二世还在宫中蓄养了许多狗和马,以及各种珍禽异兽。他命令宫内外的官吏们随时向他进贡各种物品,以满足他的赏赐需求。这些官吏们对秦二世的命令无不遵从,竭尽全力地为他搜罗各种奇珍异宝。然而,宫中的妇女、仆从原本就数量众多,现在又加上了修建宫殿的工匠、守卫宫殿的武士,以及那些狗、马、禽兽等,它们每一个都需要食物,每一种都需要饲料和粮食。咸阳城虽然是一座大城市,但怎么可能产出足够的粮食和饲料来满足这些庞大的需求呢?这使得咸阳城的经济和民生都承受了巨大的压力。秦二世想出了一个主意,他颁布了一道命令给天下的各个郡县,要求他们筹备粮食和其他食物,然后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咸阳来,不能有任何间断。而且,他还特别规定,那些负责运输的民夫们必须自己准备足够的粮草,不能在距离咸阳三百里以内的范围内购买粮食,以免消耗了京城附近的粮食储备。各郡县的官员们接到了这个命令,虽然心里有些不情愿,但也只能遵照执行。然而,他们自己也并没有多余的钱财去购买那么多的粮食和草料啊。于是,他们只能采取一个办法,那就是在原有的赋税之外,再额外加征一些,把这些额外的负担转嫁到老百姓的头上。老百姓们一次又一次地遭受着残酷的暴政,他们的生活已经陷入了极度的困苦之中。而现在,秦二世的命令又给他们增添了新的负担,今天要交粮食,明天要交草料,这样的重压之下,许多家庭都被掏空了,家里几乎什么都没有了,甚至有人不得不卖掉自己的儿女来换取一点活命的钱,可即便如此,还是入不敷出。整个天下都弥漫着愁苦和怨恨,到处都是哀叹和哭泣的声音。然而,秦二世却安然地坐在他那深宫之中,享受着奢华的生活,哪里知道民间百姓们正在经历怎样的苦难呢?他不但不关心百姓的死活,反而还要效仿他的父亲秦始皇,继续征发大量的民夫,让他们远离家乡,出塞去防御胡人。这道残酷的命令一颁布,立刻就引起了民众的强烈不满和反抗,乱民们纷纷起义,天下一片混乱。秦朝也因此而陷入了危机四伏的境地,预示着它即将走向覆灭。
在阳城县里头,有这么一位农夫,姓陈,名字叫做胜,人们通常叫他陈涉。他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穷得没法子,为了活下去,只能到别人家去做工,成了一个耕地的帮工。虽然说是寄人篱下,每天辛辛苦苦地干活,但他的心里头,却跟一般人不一样,藏着大大的志向。有一天,陈胜跟另一个帮工一起在田里耕地。他俩一前一后地扶着犁,大声地吆喝着牛,那声音在田里回荡着,挺有节奏的。大概忙活了到太阳快下山的时候,两人都累得不行了,满头大汗,全身酸痛。陈胜这时候就放下了手里的犁和耙子,走到田埂上坐下,抬头望着天空,长长地叹了口气,那表情看起来挺懊恼的。跟他一起干活的那个帮工看到了,心里就犯嘀咕了,还以为陈胜是不是生病了,或者遇到啥不开心的事了,于是就忍不住问他怎么了。陈胜对帮工说:
“你不用问那么多,将来我如果有了出息,过上了富贵的生活,我一定会带着你们一起享福,不会忘记大家的!”
虽然陈胜心里有着远大的志向,但他的目标似乎更多地是追求个人的富贵,而不是更宏大的事业,所以他一直也没有做出什么大的成就。帮工听了陈胜的话,忍不住冷笑了一声,说:
“你不过是个给人耕地的,和我们一样都是穷苦人,还想着什么富贵呢?”
陈胜听了这话,长叹一声,有些不满地说:
“唉!你们这些小人物,怎么会懂得我的大志向呢!”
说完,他又连连叹了几口气。这时,他们看到太阳已经快要落山了,天色也渐渐暗了下来。于是,陈胜就走到田埂上,收起犁和耙子,然后牵着牛,踏上了回家的路。
到了秦二世即位的元年七月,一道诏书传到了阳城县,命令派遣里巷左边的贫民去渔阳服兵役,驻守边防。在秦朝,人们的居住习惯是,家境富裕的住在里巷的右边,而贫穷的则住在左边。这些贫民因为没有钱财来缴纳赋税和应付徭役,所以当朝廷有征召时,他们只能硬着头皮,冒着生命危险去应召。在阳城县里,地方官接到了这个命令后,就开始按照名册调集里巷左边的贫民。经过一番筛选,最终选出了九百人,作为戍卒,准备让他们北上前往渔阳。在这九百人之中,陈胜的名字也赫然在列。地方官在按照名册查验这些戍卒的时候,一眼就看到了陈胜。他见陈胜身材高大魁梧,气质不凡,便在心里暗暗地对他表示了赞赏,并决定提拔他做屯长,负责管理和带领这一队人。另外,还有一个来自阳夏的人,名叫吴广,他的身体条件和陈胜很相似,所以地方官就让他和陈胜一起担任屯长的职务,两人各自带领一部分戍卒,一同前往渔阳。在出发之前,地方官还给了他们一些路费,就是路上用的钱物,并且规定了到达的期限,要求他们必须按时到达,不能在路上磨磨蹭蹭,耽误时间。陈胜和吴广两人自然接受了命令,准备带领队伍上路。但是,地方官还是有些担心,怕他们在路上出什么岔子,或者不能胜任这个任务。于是,他又特别派遣了两名将尉,也就是军官,来监督他们同行,以确保任务的顺利完成。
经过了好几天的艰难行进,队伍终于抵达了大泽乡,但距离目的地渔阳城还有好几千里的路程呢。可巧的是,这时候天空开始下起了连绵不断的雨,道路变得泥泞不堪,行走起来异常困难。大家都知道,江南这一带本来就是水乡,地势低洼,而大泽乡更是低洼中的低洼,一眼望去,到处都是茫茫的水面,根本不知道该怎么过去。面对这样的困境,大家只好无奈地选择在大泽乡驻扎下来,等待雨停天晴之后再继续赶路。然而,这雨却像是故意和大家过不去一样,一直下个不停,而且雨势还越来越大,导致水位不断上涨。这样一来,大家就被困在了这里,既无法前进也无法后退,真是进退维谷啊。时间一长,这些被征发的戍卒们就开始互相抱怨起来。他们本来就是被迫离开家乡来服兵役的,现在又遇到了这样的天灾人祸,心里自然是非常不满和焦虑的。他们互相诉说着自己的苦楚和无奈,气氛变得越来越紧张。陈胜和吴广虽然之前并不认识,但到了现在,他们已经是同一条战线上的战友了,共同面对着困境,也共同承担着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两人开始秘密地商议起来。陈胜说:
“我们现在要去渔阳,但前面的路还很长,没有一两个月是到不了的。可是官府的期限就快到了,我们就算现在马上出发,恐怕也来不及按时到达。按照秦朝的法律,如果错过了期限,那可是要杀头的啊!难道我们就这么甘心受死吗?”
吴广一听,立刻跳了起来,激动地说:
“反正都是一死,与其在这里等死,不如我们逃走吧!或许还能找到一线生机呢!”
陈胜坚定地摇了摇头,说:
“逃走确实不是个好办法。你看我们两个人,现在身处异地,又能投奔到哪里去呢?就算真的逃走了,也一定会被那些官吏追捕,最终难逃一死。所以说,逃走是死,不逃也是死,我们不如趁机干一番大事业,或许还能在绝境中找到一线生机,甚至追求到富贵。这个机会我们已经等待很久了,现在正好可以趁此机会行动起来。”
吴广听了陈胜的话,眼睛一亮,但随即又露出了疑虑的神情,他惊讶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