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74(1 / 2)

  六个人种这样多麦田,可见是日夜不歇的,一家都是勤快人。

  他们是马家湾的人,也就是扶江县西,种的全都麦子。

  四十五亩地里面,三亩今年开耕的产量最低,就算用了肥料,分别产了三十斤,五十斤,五十二斤。

  刚开耕的土地就是这样,十分正常。

  以后年年施肥,田地越来越好,亩产也会跟着上去。

  剩下开耕许久的四十二亩土地才是重点。

  他们严格用耕牛细细耕作,该用的肥料全都用了,驱虫赶鸟,一个都不少做。

  给这些麦子称重的时候,马同峰全家都很激动。

  一百八十斤,二百斤,二百二,一百六。

  称重到最后,马同峰越看越高兴。

  因为每一亩地的重量,都比去年最高亩产要多。

  这里面的原因还用说?

  自然是化肥的功劳,还有一部分是后来水渠的功劳!

  最后四十二亩田地的产量得出,最低是一亩地产了一百六十斤小麦。

  最高则是让人跌破眼镜,竟然到了二百六十斤!

  这些数字让在场所有农人捏了把汗,同时震惊地看看四旁之人。

  二百六十斤!

  一亩地的产量,竟然赶上之前两亩地了!

  有这样的收成,还怕没饭吃?!

  还怕填不饱肚子?!

  不知是谁开始欢呼,随后所有人欢呼起来,比上上次芥菜丰收,上次白菜丰收的欢呼声都要高。

  这是粮食!

  这可是粮食!

  纪炀自然也被这份激动感染,随后迅速算出平均值。

  不怪他亲自动手,只是旁边人算得有点慢。

  四十二亩地的平均值,均产二百三十斤。

  扶江县的亩产则是一百三?!

  潞州的小麦亩产多少来着?一百五到一百八?

  纪炀深吸口气,缓缓报出马同峰家的数字:“马同峰家小麦均产,二百三十斤。”

  “他家去年均产,一百五十斤。”

  “亩产增加了八十斤的产量。”

  多少?!

  八十斤?!

  他们没听错?!

  那四十二亩地,一共增加了多少?

  不等他们问,纪炀给出答案:“不算新开耕荒地,一共增产三千三百六十斤。”

  一年的产量,增加了这样多?!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