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穿了1(2 / 2)
深秋的风很轻地吹过来,盈满了缠枝纹白狐里披风,连帽上镶滚着的毛锋蹭上吹弹可破的脸颊,又柔又痒。
她不敢伸手去挠,只是微微侧了下脸,忽觉一道异常明亮的视线落在身上,于是抬起眼帘,朝着目光方向望去。
气派的角楼上,明黄的琉璃瓦下立着一位穿牙白便服的青年,身段明显比身边所有的侍卫都高出了一头,似是负着双手,只一个轮廓,便能看出仪态从容清贵,不是寻常宗室子弟。
离得太远,看不清样貌,可当太阳的金芒铺上殿顶,千万点跳跃的光斑投射过去时,牙白衣料上的团蟒暗纹才显现出来,石小诗倏然一惊,忙将目光收回。
好在爱新觉罗氏没留意这些。捱到宁寿宫,守在外头的嬷嬷迎上来,“太后主子正盼着呢,好容易来了,快进去吧。”
一路从神武门这么走过来,脸蛋吹得冰凉,小两把头上的珍珠簪子都歪了,她想去梢间喝杯热茶暖一暖,但是哪能叫太后久等。
于是爱新觉罗氏打头阵,领着她进了前殿,人还没看清,先跪下磕了个头。
皇太后歪在富丽堂皇的云台榻上,用很不流畅的满语一脸歉意地说:“快起来,哀家满语说不大好,今儿叫你母女进来,不过是哀家……乏了,想叫你们陪着叙叙话。”
叙话哪里需要万岁爷口谕啊,更何况这太后与她家并不算熟,平白无故的,叫她来陪着练习口语吗?
赏了座,太后继续磕磕绊绊地朝爱新觉罗氏发问:“不必拘着,细论起来,你额涅是博尔济吉特氏,咱们也算是沾着亲……你是康熙十四年嫁人的?”
爱新觉罗氏恭敬答了一声:“回太后主子的话,奴才是康熙十四年立春嫁的石都统。”
太后点点头,把注意力放在下首的小姑娘身上:“你叫小诗?如今几岁了?”
石小诗愣了一下,好在她反应快,站起身拘谨回答:“奴才石小诗,七月里生的,如今十六了。”
太后点了点头,眯着眼打量了一会,又问:“听闻你从前一直在外头,去年才随你阿玛回京,如今可住得惯?可还想回江南去么?”
这是什么刁钻问题?
她虽然有原主记忆,但是要谈思想谈感受谈切身体会,这属实为难她了,若要按实际情况回答,那就是刚穿到贵宝地半个时辰,人生地不熟,如果有的选,恨不得眼一闭一睁,再次回到腰部演员的美好生活中去。
可是她不能,眼看着爱新觉罗氏的脸上又一次闪现出苦涩,她怎么舍得让美丽额涅难过。
斟酌了一下,石小诗缓声答道:“回太后主子的话,奴才虽有些不习惯之处,但却知身为旗人,须得时刻记着自己身份,奴才一家祖籍苏完,老姓瓜尔佳,如今京城才是奴才的家,哪里有人客居外地却不留念家乡的呢?”
这话说得清脆婉转,不卑不亢,太后停了一会,才朗声笑了,“说得不错,可见石文炳教女有方,我问你,你阿玛和哥哥在外一年多了,你可想念他们?”
清凌凌的眼垂着,余光已看出太后侧耳倾听的吃力模样,几乎是下意识地改用蒙话说,“谢太后主子垂询,血脉相连,自然十分思念,只是奴才心里懂得,阿玛和哥哥正为我大清朝争光,奴才身为女子,更应该以大义为怀,安心守在后方,期盼将士们早日凯旋归来。”
突然来了段文绉绉的蒙语,石小诗自己吓了一跳,看来这是原主的技能,随着记忆自然而然地露了一手,爱新觉罗氏更是讶异,低低啊了一声,只怕她惹得太后不快。
好在抬眼看看上座,太后脸上却露出欢欣的笑容,想来听了这么久满语,早就腻烦难耐。
“你过来。”太后朝下首的姑娘招手。
石小诗看了她额涅一眼,得到肯定后,才屏息凝神走到云台榻边。
行走仪态没得挑,太后先是摸了摸她纤长柔润的手,又端详了一会光洁玲珑的脸蛋,笑呵呵评价:“随你额涅,生得好相貌,蒙语说得也好,哀家见了心里欢喜得紧,听说你还会说汉话,是不是?”
石小诗说是,“回太后主子话,奴才打小跟着阿玛在江南住着,家里便请了闺塾师来教,恰好奴才郭洛妈妈也是蒙古人,机缘巧合,就都学了些,只是说得不精准,叫太后主子看笑话了。”
太后很满意地颌首,转头对身侧的大嬷嬷道:“去把前儿内务府送的点翠穿珠挑子拿过来。”
这是要赏?
石小诗忙蹲安谢恩。
铺着绒布的托盘呈上来了,太后心情很好地将她发间歪了的珍珠簪子取下,又亲手将点翠穿珠挑子插在她鬓边。
她不方便细看,只能伸手轻抚,宫里头的东西果真华丽非常,纹饰十分精致,尾上还坠了鸽子蛋大的宝石。
爱新觉罗氏惶惶地起身俯首,“太后主子,这赏赐太贵重了,奴才这二丫头上不得台面……”
“夫人谦虚了,朕看你家二姑娘性格模样都很好。”
外头乱糟糟的,忽传来一把陌生而稳重的男音,带着天家不容置疑的威严。
回头去望,金黄色的皂靴和海水蓝的袍角撞入眼帘,石小诗眼皮子都不敢抬,忙磕头跪下去,“奴才瓜尔佳氏叩见万岁爷。”
“起磕吧。”康熙摆了摆手,往南炕上坐了。
皇太后神态慈和地笑道:“皇上来了,哀家刚同石夫人、小诗姑娘说了半天话,这小诗姑娘果真柔嘉大方,还会说蒙语,哀家想着,反正往后都是一家人,不如让她多进宫走走,也好提前熟悉熟悉。”
石小诗内心一阵排山倒海,什么叫“往后都是一家人”?
她眼角儿飘飘地往她额涅那儿看了一眼,只见爱新觉罗氏也欲言又止地望着万岁爷。
康熙老神在在地抿了口茶,这才很惬意地颌首:“方才下朝时,朕已经命翰林院向漠北拟旨,叫石都统父子先回趟京……朕的儿子保成至今还没娶嫡福晋,他虽偶尔顽劣,却是个好孩子,跟你家二姑娘算得上年岁相当、模样般配,有意日后结个亲家……夫人可舍得让姑娘进宫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