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131(1 / 2)
纪国的盐不仅质量更高,还便宜。
虽然要交关税, 要用纪币买, 可还是划算。
纪国的精盐甚至比卢国每年限量的盐都要好。
如果一定要说个缺点, 那就是纪国的盐供不应求,暂时提供不了太多。
纪国还会给自家留够数量,剩下的才会卖给其他诸侯国,一次一人一百斤,若其他国君去买, 才能买个一千斤。
缪舅舅还写信过来问,说他们盐场的产量能跟上,为何不多做。
纪凌只回了两个字:“卢国。”
纪凌还跟身边的杜或,锦涌解释:“盐一直是卢国的收入, 卢是大国,不好强行抢走生意。”
所以纪国只推脱精盐产量低, 不可能无限量供应。
消息传到卢国, 卢国国君跟上卿卢山鸣这才松松眉头。
卢国国君是个老好人, 开口道:“还好, 产量不算多。”
至少比不会抢他们的买卖。
若纪国直接抢了, 就算卢公是个老好人, 他也忍不了。
作为天下第一大诸侯国, 卢国有自己的底气。
上卿卢山鸣淡淡道:“少量卖盐不是关键,关键是纪币。”
要说纪国的精盐,卢山鸣也看过, 确实非常好, 甚至卢国都达不到这样的标准。
而且纪国的态度也很奇怪。
不想得罪卢国, 那就彻底不往外售卖,绝对不会影响卢国。
但他们选择卖一部分,顺势推出纪币的影响力。
这哪是卖盐,分明鼓励天下客商都用货币。
现在的各路客商基本都是贵族的家仆,他们走南闯北,见得也多,有些渐渐脱离贵族,开始自己活动。
他们走到哪,就会给哪带来其他地方的好东西。
若他们把纪币也带到各地呢?
若百姓私下交易,都用纪币呢?
卢山鸣看得显然更加长远。
但他们又没有立场禁止卢国客商不买纪国盐。
纪国盐精良,转手到卢国便是大笔财富,就算明面上禁止,总会有人还会偷偷买,到时候只会更麻烦。
纪国还真给他们出了个难题。
卢山鸣缓缓道:“纪币已经够麻烦,我担心的是,纪国有能力造出更多盐,只是刻意控制数量。”
为的就是不动卢国利益的前提下推广他们的纪币。
要是这种情况,那有朝一日跟纪国不对付,人家岂不是瞬间用精盐霸占市场?
让卢山鸣选,他也会选物美价廉的纪国盐。
换了郑伯那种习惯,肯定要出兵攻打纪国,至少要给他个教训。
但卢国跟纪国还隔着郑国,教训肯定不能给。
卢山鸣想了想道:“学昌国国君,重金悬赏改进制盐方法的人,不论出身,不论年纪性别,只要能改进卢国盐,便赐他卿士身份,可以世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