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名的文章,定然是学识不俗。”(2 / 2)
可是坐在旁边的柳郁已经洋洋洒洒写了好多字,其他考生虽慢一点,但都已经落笔。
孙公公常年伺候贞元帝,当然知道他这么问不是在责怪秋羲答题太慢。
“回陛下,有些贡士答题时习惯先做冥思,胸有成竹后再行落笔,想必秋贡士便是如此。”
贞元帝听后又重新将视线落在秋羲身上,发现他又皱起眉头,看来是思考到文章晦涩处了。
秋羲咬了咬唇角,眉头越皱越紧,要是贞元帝不仅懒得看大臣们出的题目,甚至连考生作答的对策也懒得听读卷官读一遍,那可怎么办?
柳郁之前给秋羲细说过这回可能被点做读卷官的那几名官员的文章和政论偏好,这些人的偏好各不相同,想要写出让所有读卷官都满意的文字,以他目前的策论水平来说还有些困难。
所以秋羲本来是打算按照贞元帝的偏好风格来作答的,毕竟最后决定一甲三个名额的人是贞元帝。
可是贞元帝如果真的甩手不管,连一甲名额也全部交给读卷官来定,那他按照贞元帝的偏好来写的文章肯定难以进一甲。
秋羲在心里啧了一声,想来想去还是决定赌一把,就按照贞元帝的偏好来写这篇对策。
贞元帝扫视过殿上所有考生,又饮了些茶水,终于见秋羲重新提起笔开始答题了。
秋羲先是在草稿纸上打了个对策大纲,分列出民生和边防两个大方向。
他想了想:“民生的话,贞元帝还是更可能喜欢发展生产力吧,比如亩产千斤的水稻,古代真有皇帝能不喜欢?”
秋羲把杂交水稻的培养方法罗列在民生那一栏,又以土地相对贫瘠的北方州府为例,写出几条农家自制化肥用来肥土的方法。
他手上当然还有更多提高生产力的办法,但策论文章字数有限,只需要把水稻亩产千斤这个噱头放上去,就一定能达到吸引考官注意的效果。
反正他这篇文章卖的就是个概念,至于真要做到亩产千斤,这就不知道是多少年以后的事了。
再看边防,现在还是冷兵器时代,关键点不外乎将帅、兵卒、粮草、武器和战马这五方面,加上倭寇问题,还要额外在增加战船一项。
前面的民生问题一旦解决,粮草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而战船的问题,他在之前的会试对策中已经给出图纸,之前听柳尚书说已经在进行研究了,这次只需要稍微提一提就好。
“现在要考虑的是将帅、兵卒、武器和战马了,”秋羲的视线落在这四个词上,“将帅和兵卒可以归到练兵里,武器的话还是要多培养这方面的人才来制造杀伤力更强的兵器,战马……跟草原上的马匹比起来,大齐的都只能算普通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