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峰回路转13(2 / 2)

这场议事结束,这些话必须命人传出去,传到长安乃至大唐所有人口中。李隆基暗暗想道。

李亨知道自己赴潼关无望了,他面无表情地看了眼李璘,不知在想些什么。

“十六郎,速速启程,此去务必恪守职责,与大军处好关系,莫肆意妄为。”

李隆基又强调了一句。

李璘知道他说的什么意思,那就是不要学边敬诚。

“喏。”他答道。

边敬诚被斩一事,李隆基的处理方式是和此前杜乾运被杀一样——捏着鼻子认了。

这时候,还怎么追究哥舒翰或者王思礼的责任。

把人逼急了,开城门迎敌就完了。这种事历朝历代不是没发生过。

李璘只觉得讽刺。

李隆基不知是真的还是假的心疼李亨的命。

诸臣心疼李隆基的命,唯有自己,没人心疼。

李亨要去潼关定有其他图谋,李璘可不相信他的说辞。

我也是圣人的儿子啊。李璘在心里苦笑。

很快,李隆基命人拟好诏书,将李璘委任为行军判官(高级幕僚)一职,即刻赶赴潼关。

之前潼关大军的判官乃起居郎萧昕,作为皇帝贴身秘书的起居郎,当然是李隆基派去监督哥舒翰的,却不幸死于乱军之中。

还好,李隆基稍稍仁慈了一点,允许李璘回府邸告知一声家眷。

李璘揣好诏书,准备离开中书省官署,猛然迎面进来一人。

只见此人约莫知天命年纪,身材高大,身姿挺拔,颇有威严,又带一些文人气质。

正是高适!

他浑身被汗水浸透,气喘吁吁,应是从潼关骑马一夜奔袭而至。

“高适怎么来了?”李璘不打算急着走,先看看情况。

只见高适没和任何人打招呼,三步并作两步,朝着李隆基下跪道:“圣人,臣不请自来,崔乾佑即将带大军袭至潼关城下,潼关危矣!”

“望圣人募百官子弟,开府库,纳豪杰,抽禁军,聚十万之众,臣以项上人头作保,势必守潼关不失!”

他豪气冲天,并无半分惧色。

有一万精兵在潼关坚守,能守几日,但持续下去难说,必须要有大军支援。

若得十万兵员,虽多为滥竽充数之辈,但坚守城门比攻城容易多了,总有一些能用的兵。

哥舒翰、王思礼、李承光没脸也不敢来长安,只能是他这个被哥舒翰委任的守关都将亲至长安,说明情况,请求支援。

在此之前,诸多大臣讨论的时候,有人提出了这个方案,李隆基有所考虑,杨国忠却坚决反对。

杨国忠说潼关肯定守不住,二十万大军一夕殆尽,从哥舒翰、王思礼到下面士兵,均是无能之辈。

他直言就是二十万头猪,放在那让叛军杀,也得不停歇地杀三天。

杨国忠分析认为,指望这些人守城,是不可能的,那些逃回来的溃兵被吓破了胆,一定会四处散播叛军的勇猛,乱军心,废军纪。

招募的新兵那就更加不堪一击。

那么最终结果是直接葬送整个长安的防御力量。

杨国忠的话不无道理,所以李隆基暂时搁置了募军去潼关的建议。

现在,被高适这么慷慨激昂地一说,他的心又蠢蠢欲动了。

李隆基认真想了想,忽地拍案而起,大声道:“好!”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