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罗盘的运用10(1 / 2)
风水之学,博大精深,其第一大系统名曰“形法”,此术着眼于住宅周遭的山水布局与宅邸之形态,论断吉凶祸福,无需援引“阴阳五行”之繁复法则,故而易于为世人所理解。而第二系统则为“理法”,此法重在于辨别方向、确定位置,须得与宅主之生辰八字相契合,依据“阴阳五行”之相生相克、制化之道,以及易经八卦之交变原理,方能洞悉吉凶。
风水大师们对罗盘推崇备至,因其包罗万象、经纬天地,故尊称为罗经。在他们眼中,罗盘拥有呼风唤雨之神妙威力,既能观形察气,如乘气、立向、消砂、纳水;又能测地气之旺衰,以辨土地之贵贱吉凶。此外,罗盘还能推演时辰,预知何时为凶、何时为吉。故而有人赞叹道:“大至星辰运行、卦象推演、五行生克、六甲天干,那些深奥浩渺之理,皆尽蕴藏于罗盘之中。”
罗盘,实为将气、理、形、数四大系统精妙融合于一体,打造出的时空合一的风水神器。追溯其源,中国汉代便已发明了罗盘,历经千年沧桑,其内容愈发丰富完善。至唐代,罗盘已变得相当复杂,涵盖之广泛,使其成为风水师不可或缺之法宝。
一、罗盘对人类文明之卓越贡献
指南针,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其诞生与广泛应用,与中国古代对方向精准辨别的执着追求息息相关。中华民族不仅率先发明了磁化钢铁,使其能够指示南北,更独创性地发现了磁偏角(即地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之夹角)与磁倾角(即地磁体与地平面之倾斜角),这些成就均为世界首创,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指南针的横空出世,无疑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进程的重大贡献。据史料记载,早在战国时期,古人便已利用地磁现象来测定方向。东汉初年,王充在其著作《论衡·是应篇》中记载:“司南之构,投之午地,其柢指南。”这里的“构”指的是以磁石仿北斗星磨制而成的匙状磁体,“柢”即匙柄,“地”为占卜盘之底盘,由此可见,司南实为一种原始的磁性指南仪器,可视为磁罗盘之雏形或早期形态。
当指南针与方位盘巧妙结合,便催生了最初的罗盘。关于罗盘的记载,最早见于南宋曾三异所著的《因话录》,书中提及的“地螺”,即为我们今日所称的罗盘。罗盘方位盘的分度法,源自汉代的地盘、八干、四维、十二支,以二十四向作为基本方位。有所不同的是,汉代的地盘为方形,而罗盘的盘体则逐渐演变为圆形。罗盘的诞生,标志着风水师在传统辨方正位方法上的重大革新。
北宋庆历元年(公元1041年),堪舆大家杨惟德在其著作《茔原总录》中,已谈及利用磁针定向之事,他写道:“客主之取,宜匡四正以无差,当取两午针,于其正处中而格之,取方直之正也。”四十余年后,北宋科学家沈括在其名著《梦溪笔谈》中,对指南针的制造方法及磁偏角进行了详尽的介绍。他写道:“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据此记载,我们可得出三条重要线索:一是指南针是通过天然磁石与钢针的摩擦来传磁的;二是古人已发现了磁偏角现象;三是这两项伟大成就均为“方家”所创。“方家”一词,据现代众多学者考证,即指古代的风水师。古代风水师出于职业需求,在长期的“辨方正位”实践中,直接或间接地催生了指南针的发明与磁偏角的发现,为人类历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
人类出于居住的本能需求,自古以来在建造房屋时,便采用了日光测坐向的方法,确保住宅在采光取暖方面遵循向阳背阴的自然法则。
在应对气候变迁的智慧中,古人巧妙地选择了避风之地以安身立命,而在挑选居住环境的优越条件时,他们更倾向于依山傍水之处,即便是选择山丘,也倾向于那阳光明媚的南坡。追溯至六千年前,西安的半坡遗址,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渭河支流铲河那宽阔的阶地上。那里,山峦环抱,碧水相依,而建筑的门户大多朝南而开,仿佛是对阳光无尽的向往与追求。
随着人类文明的步伐不断向前,辨识方向的方法也迎来了革新。《诗经·大雅》中的《公刘》篇章,如同一曲赞歌,颂扬了周文王第十二世祖先公刘的丰功伟绩。诗中那句“既景乃冈,相其阴阳”,生动描绘了公刘在山冈之上,以立物测影之法,精准地确定方向。这标志着大约在公元前15世纪末的周代,人们已经掌握了立表定向的技艺。
“立竿见影”的定向术,其详尽的记载可追溯至《周礼》。《周礼·地官·大司徒》中,大司徒运用土圭,以“测士深,正日景(影)”,展现了古人对光影的精妙运用。《周礼·考工记·匠人篇》则进一步阐述:“匠人建国,水地以悬。置橥以悬,识日出之景与日人之景。昼参诸日中之景,夜考之极星,以正朝夕。”这段话宛如一幅生动的画面,描述了匠人们如何以绳悬重物,使木杆垂直于水平地面,然后以杆为圆心作圆,通过观察日出与日落时杆影与圆周的交点,确定正东正西的方向,再参考正午时杆的投影或夜晚北极星的位置,进行精细的校正。这种方法,在《周髀算经》中同样留下了智慧的印记。
自古以来,辨识方向之法犹如一条流淌不息的河流,从立竿见影到商周时期的土圭辨方,不断演进,日渐精密,催生了圭表、日晷等精妙绝伦的仪器。这些测向方法,简便而准确,成为了古代人们不可或缺的指引。
与日月星辰辨向并驾齐驱的,是地磁辨向的智慧。指南针的发明,在中国古老的传说中,早已留下了神秘的足迹。公元前3世纪的战国时代,《吕氏春秋》中那句“磁石召铁”,揭示了中国人对磁能吸铁的深刻理解。而《韩非子》中的记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则更是证明了磁石指极性的发现。司南,这古老而神奇的指南针,以天然磁石雕琢而成,形如一只圆润的勺子,底部平滑,能在光滑的盘面上自由旋转,当它静止之时,那勺柄便如一位忠诚的向导,坚定地指向南方。
然而,司南因天然磁石磁性较弱,与地盘接触时摩擦力较大,其效果并未达到人们的期望,因此并未得到广泛应用。时光流转至宋代,人们以磁石对钢针进行人工磁化,终于发明了指南针,这是对天然磁石应用的一次伟大革命。人们通过圭表或日晷的地理子午观测,与指南针的南北极向进行对比,磁偏角的发现,便如水到渠成般自然。
指南针的发明,原本是为了堪舆之需,却很快被赋予了更为广阔的应用空间——海上导航。公元12世纪初,朱彧的《萍洲可谈》与徐兢的《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中,都留下了航海指南针的足迹。指南针,这一中国古代航海家的得力助手,助他们征服了浩瀚的海洋,将中国古代的文明之光洒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约在12世纪末或13世纪初,这一伟大的发明开始西传,它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世界市场的大门,推动了殖民地的建立,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
二、风水方位的奥秘与罗盘的玄妙
风水之道,深奥莫测,其对于住宅方位的选择,旨在追求吉气的汇聚与阴阳的和谐平衡。在这一过程中,方位的鉴定并非随意而为,而是需综合考量人的出生年份,并依据“阴阳五行”中的“生克制化”之理,以及“卦象”与“艾辞”的微妙变化,来推演得失吉凶。这其中所蕴含的丰富内容,大都能在罗盘上找到对应与体现,当然,也有一些精髓是罗盘所无法完全承载的。
罗盘,这一风水学的神器,集阴阳二气之精华,八卦五行之哲理,河图洛书之数理,天星卦象之形态于一身,堪称集大成者。然而,罗盘中的说法繁多复杂,单就“五行”而言,便有老五行(亦称正五行)、双山五行、小玄空五行、洪范五行、宿充五行等多种分类,它们实质上都是对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基本元素的不同关系排列与解读。而八卦,又分为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各自蕴含着宇宙间的奥秘与规律。
在风水学中,观察山水的方位与考察其形态同样至关重要。或许有人会对风水学的真实性产生怀疑,是否真的存在那种从地形、方位等各方面都符合风水法则,从而能够带来富贵吉祥的宝地?对此,汉城的一位资深风水师曾给出过他的见解。他认为,形态优美的山水往往自然地坐落于吉方,因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是宇宙间颠扑不破的普遍法则。若将这一解释引申开来,便是说如果某处的山形地势具备产生吉地的潜质,那么它们便会自然而然地处于吉祥的方位之上。根据这位风水师的经验之谈,那些形态不佳的山峦,往往便位于不吉利的方位。
山水方位的重要性,在风水学中有着一句广为流传的格言:“吉山自吉位,吉水向凶方”。这句话简洁而深刻地揭示了风水学中方位选择的奥秘。而要想准确地判断“吉位”与“凶方”,便离不开罗盘的辅助。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一下风水罗盘的性质与用途。
风水罗盘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有的罗盘结构简单,只有寥寥几圈;而有的则复杂至极,圈层多达数十。这些圈层的数目不等,往往意味着每一圈都承载着不同的功能与用途,而在观测某一特定地点时,可能只有某几圈是至关重要的。这种差异还反映出民间风水师在确定阴阳宅地时,并非总是需要高精度的定向工具,而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罗盘中的不同圈层进行推演与判断。
至于罗盘的类型,更是数不胜数。有的罗盘简约而精致,只有两三圈;而有的则繁复至极,圈层多达四十几。但大体上,罗盘可分为沿海式与内地式两大流派。沿海式罗盘以福建漳州、广东兴宁等地的为代表,其风格独特,注重实用;而内地式罗盘则以江苏苏州、安徽休宁等地的为代表,其制作精良,理论深厚。这两大流派各自传承着风水学的精髓与智慧,共同构成了风水罗盘这一神秘而玄妙的体系。
三、揭秘二十五层罗盘的神奇用法
第1层——“天池”,指南引路的奥秘
天池,这罗盘的核心,宛如一位沉默的智者,内置着古老的指南针。指南针的形制各异,分为水罗盘与旱罗盘,其中水罗盘尤为独特。它巧妙地将一支磁针藏于鱼形木片的腹中,木片悠然漂浮于一盘清水之上,仿佛拥有了生命的律动,自然而然地转动,指向那遥远而神秘的南方。这盘清水,便是人们口中的“天池”,它承载着中国传统罗盘针的精髓。风水学说中,天池内的指南针定子午,藏金水,动静之间,阴阳分明。如此,便有了“两仪判,四象分,八卦定”的奇妙变化,仿佛能搜罗天地之精华,上察星辰运行的轨迹,下观山水流转的韵律。
第2层——“先天八卦”,伏羲的智慧之光
踏入这一层,便仿佛步入了伏羲那深邃的智慧殿堂。先天八卦,仅有八个卦象,却蕴含着宇宙的奥秘。它们按照独特的次序排列,与“后天八卦”遥相呼应。相传,这先天八卦乃伏羲所创,每一卦都代表着八方的一个位置,每一方位相隔四十五度,方位的排列更是精妙绝伦:乾位于南,坤位于北,离位于东,坎位于西,震位于东北,兑位于东南,巽位于西南,艮位于西北。这不仅仅是方位的划分,更是天地万物运行规律的体现。
第3层——“后天八卦”,文王的智慧传承
与先天八卦不同,后天八卦的方位排列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离位于南,坎位于北,震位于东,兑位于西,巽位于东南,艮位于东北,坤位于西南,乾位于西北。这后天八卦,相传为周文王所作,它不仅代表着方位,更蕴含着人们对生活的理解与追求。
第4层——“地支十二位”,时间的流转与空间的划分
地支十二位,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它们如同时间的刻度,将空间划分为十二个方位。每一方位相隔三十度,午指向南,子指向北,卯指向东,酉指向西。这不仅仅是方位的划分,更是人们对时间流转与空间变化的深刻感悟。
第5层——“坐家九星”,天地之间的神秘感应
坐家,即方向、方位之意。九星,则是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左辅、右弼的统称。前七星代表着北斗七星,而后两星则是那肉眼难以捕捉的隐秘之星。当它们显现时,人们便能轻易地辨认出它们的身份。风水学说认为,气清则上升为天星,气浊则下沉为山川。因此,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下映二十四山。星有美恶之分,地亦有吉凶之别。九星在天际移动,与它们统属的地方产生着神秘的感应。那二十四山,即四维、八干、十二支等二十四方位,它们与九星相配,与五行相应,共同演绎着天地的奥秘。
第6层——“二十星名”,天星下应的奇妙世界
步入这一层,仿佛踏入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二十四天星与二十四位相配,共同阐释着“天星下应”的神奇观念。天皇星在亥位,上映紫微垣;艮位映天市垣;丙位应太微垣;酉位应少微垣。这四垣,乃天星中的尊贵之所在,合称“天星四贵”。而艮、丙、酉,又合称为“三吉”。太乙映巽,天乙映辛,南极映丁,这三者与巽、辛、丁合艮、丙、酉,又被称为“六秀”。天屏映已,为紫微垣的对宫,被尊称为帝座明堂。巳、亥合六秀,又称“八贵”。在这“三吉”、“四贵”、“六秀”、“八贵”的庇护之下,阳宅大旺,人丁兴旺,富贵绵长,发福悠久。
第7层:地盘正针之谜
在那古老的罗盘之上,蕴藏着天地间的无尽奥秘,尤为引人注目的便是那第七层——地盘正针。此针位居三针之首,与天盘缝针、人盘中针并驾齐驱,共同构成了罗盘的核心框架。三盘皆分为二十四格,每一格皆占据了天空的十五度,世人称之为“二十四山”,仿佛是天地间最精妙的划分。
这二十四山,并非随意而定,而是融合了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八天干(甲、乙、丙、丁、庚、辛、壬、癸)以及四维(乾卦、艮卦、巽卦、坤卦)的精髓,共同绘制出一幅天地间的壮丽图谱。当磁针稳稳地指向子午的正中时,它便被赋予了“正针”之名,寓意着天地间最纯正的方向与力量。
西应第8层:四时节气的流转
继续深入罗盘的奥秘,我们来到了西应第8层,这里展示的是一年之中最为关键的二十四节气。从立春到雨水,从惊蛰到春分,每一个节气都如同一个生命的节点,记录着大自然的生长与变化。清明时节雨纷纷,谷雨过后夏已深,立夏、小满、芒种……直至冬至、小寒、大寒,每一个节气都承载着天地间的阴阳消长,万物更替。
风水大师们深信,二十四山之下,二十四节气如同隐形的脉络,立春始于艮卦,大寒终于丑位,每一节气又分为上、中、下三候,共计七十二候。这七十二候,正是天地间阴阳消长、顺逆进退的详细记录,也是风水师们推断五运六气、趋吉避凶的重要依据。
第9层:穿山七十二龙的奥秘
再往深处探索,我们来到了第9层——穿山七十二龙。这一层,用六十甲子与八干四维巧妙结合,形成了七十二位龙神,它们如同守护神一般,分布在二十四山之下,每一山皆统三龙,对应着岁月中的十二候。风水师们常以此层格龙,与透地六十龙相辅相成,共同探寻山岗的来脉,推断吉凶祸福。
第10层:五家五行的交融
继续前行,我们来到了第10层——五家五行。这里汇聚了正五行、双山五行、八卦五行、玄空五行与洪范五行,它们如同五位智者,各自诉说着天地间的奥秘。风水师们依据五行相生相克之理,结合五方位与四季节,深入剖析阴阳的消长,从而判断龙砂穴水的情况,确定宅邸的吉凶得失。
八卦与玄空五行常用于立向与消纳砂水,洪范五行则用于坐山起遁墓运,而正五行、双山五行与洪范五行的三配合,更是行龙定穴的不二法门。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这生生不息、相克相生的五行之理,正是天地间最为朴素的真理。
第11层:透地六十龙吉凶的揭示
终于,我们来到了罗盘的最后一层——透地六十龙吉凶。这一层,是宋朝西山蔡氏的智慧结晶。蔡元定,字季通,建阳人,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育,长大后更是师从大儒朱熹,贯通经义,著述颇丰,被誉为西山先生。
蔡氏认为,穿山七十二龙虽有其妙,但断而不续;天纪盈缩六十龙虽无间断,却间狭不均。于是,他精心制盘,以六十甲子均匀分布于二十四山之下,以缝针为基准,起甲子于缝针之壬初。这一层,不仅用于定各龙的纯杂,更蕴含着蔡氏对天地间奥秘的深刻洞察与独到见解。
第 12 层:平分六十分金吉凶
六十甲子如星辰般均匀散布于盘内,每一甲子之下,皆携带着一卦的神秘力量。这些卦的排列顺序,正是遵循了邵子先天六十四卦的圆圈布局,而乾坤坎离四正卦,则如同夜空中最耀眼的星辰,被巧妙地排除在外。这一层之卦,专为探讨九六冲和而生。冲和,乃是上下二交,阴阳相配之和谐状态。风水学家们深信,若坐穴之卦,其外卦恰好为震、艮、巽、兑,那便预示着冲和之美;反之,若为乾坤坎离,则意味着不冲和,需另寻吉地。
第13层:正针一百二十分金
此层,乃是将六十甲子倍增,化作一百二十一分金,巧妙地镶嵌在正针二十四山之下。甲子,如同初升的朝阳,自地盘千子丙午之间缓缓升起,每一支皆精心布局十位。在这纷繁复杂的布局中,甲乙壬癸,被视为孤虚之地,少了些生机与活力;而丙丁庚辛,则如日中天,旺相之气扑面而来;戊已,则如同龟甲空亡,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第14层:人盘赖公中针
提及赖公,便不得不提那部流传千古的《催官篇》。赖文俊,这位公元12世纪的智者,正是“中针”的创始人。中针,宛如天地间的一把钥匙,巧妙地居于子癸午丁之中。人,作为万物之灵,与天地并立,共同构成了三才之局。因此,这中针二十四山,便被人尊称为人盘,寓意着人与天地之间的和谐共生。
第15层:天纪盈缩龙
盈缩六十龙,据传为唐初术数大家丘延翰所传。这六十龙,上应天星,其阔狭不等,有的横跨七八度,甚至十度;有的则仅跨五六度,甚至三度。正因如此,它们被赋予了盈缩之名。风水学家们认为,这盈缩六十龙,正是迎天之气,预示着天地间的吉凶祸福。
第16层:天盘杨公缝针
唐朝杨绮松,这位风水界的传奇人物,正是天盘杨公缝针的创造者。缝针,顾名思义,其指针所指之处,恰在壬子丙午界缝之中。因此,得名缝针。风水师们常以此盘立向格龙,探寻天地间的奥秘。
第17层:缝百二十分金
这一层,与第十三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细细观察,却又能发现其向东稍移的微妙之处。此盘,巧妙地镶嵌在缝针二十四山之内,自缝针壬半起,佐正针分金,为风水师们提供了又一重要的参考依据。
第18层:地无归藏卦
六十四卦中,坎离震兑四正卦,如同四季的守护者,分配着四时之气。它们以二十四丈为司,每丈掌管十五日,每卦则掌管九十日。四卦相加,恰好为三百六十日,一周天也。而其余的六十卦,则如同繁星点点,分配于十二日之中,与四正卦共同守护着天地间的二十四气。这坎离震兑,分别对应着冬至、春分、夏至、秋分,它们如同天地间的灯塔,指引着风水学家们探寻吉凶祸福的奥秘。
第19层:二十八宿限
此层,如同一幅壮丽的星空图,展现了二十八宿的位置及其赤度上的度数。胡国祯在《罗经解定》中详细记载了这些宿的度数:角宿十二度,亢宿九度少,氏宿十六度少,房宿五度半,心宿六度半,尾宿十九度,箕宿十度半,斗宿二十五度少.牛宿七度少,女宿十一度少,虚宿九度,危宿十五度半,室宿十七度,壁宿八度太,奎宿十六度半,娄宿十一度太,胃宿十五度半,昂宿十一度少,毕宿十七度半,紫宿少度,参行十一度,井宿三十三度少,鬼度二度少,柳宿十三度少,星宿六度少,张宿十七度少,翼宿十八度太,轮宿十七度少,一共三百六十五四分度之一。上面提到的“太”“少”“半”三个字,“半”作二分之一解,这很好理解,“太”是指四分之三,“少”指四分之一,这是中国传统天文学上的名词。 第20层——“天元连山卦”之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