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141(1 / 2)
于是一些人天天有场可赶,称为赶“转转场”,卖猪儿,卖草鞋烟叶,卖花椒海椒,在各个乡场都是熟面孔。也有的瞅空子专门“跑差价”,把这场买的东西拿到那场去卖。
四清说这导致资本主义泛滥,腐蚀了群众的思想,还严重影响农业生产,遂规定全县的乡场一律逢五逢十赶场,赶转转场乃成为不可能。
于是各乡场形成了竞争,比看哪个场最有吸引力,最热闹。这清庙场因为位置好,地方富庶,街道又整齐,所以独具魅力,连远近山区的彝胞都爱来这里做买卖和逛耍。
时值阴历腊月。虽说自走集体化道路以来农村有做不完的农活,但是冬腊月毕竟要闲一点。此时修水利是件大事,但那有各队派人组成的专业施工队负责。
队上所做农活主要便是许多人排成长蛇阵懒洋洋地打土粑,即用锄背把牛翻过的干土块打碎,以便来春播种。
你举眼望去,十人中只有二、三人的锄头在动,其余都用锄把支着腋窝儿,在吹牛或者养神。队长叫一声:“嘿,肋巴骨戳痛喽!”又才打几下。
此外就是铲草皮作堆肥,或把仓内的稻种翻出来晒几个太阳,都是些对时间性要求不急的农活,队长对缺工人数也懒得清问。
故而冬腊月逢五逢十,清庙街上就拥挤不堪。
这天太阳刚从对岸青螺山顶露头,四方来赶场的人尚未牵成线线,街沿上早已齐展展排列好许多鸳篮子——一种长方形的浅口竹筐,系子不用绳索,而用四根篾条弯成。
鸳篮子中码着卷心白菜、青菜、莴笋和红白萝卜。这些鸳篮子刚才均在桥下的溪沟中浸过,莴笋青菜,菜叶新鲜,卷心白菜之类更增加了重量。
满街被漏水淌得浇湿,使那卖烟叶的老头和卖鸡蛋、草鞋的妇女走来走去选不到一块干燥地方。
街上的小吃就是冰粉。冰粉与藕粉略同,但是它可用小匙戳成块状,且透明,入口即化,口中凉快。虽是暑天解渴之物,但是在这个无甚名小吃的地方,冷天仍畅行不衰。
这时街上渐趋拥挤,卖冰粉的老太婆在一个穿红衣裳知妹端碗之前,现将两小匙红糖水兑入。红糖是缺俏之物,红衣知妹因见糖水的颜色浅淡,吃着又很甜,怀疑加了糖精。
老太婆矢口否认,知妹偏扭着和她说。老太婆怕影响了后面的生意,遂不开腔,等对方离开了,又才叽叽咕咕。
她忽然朝一侧惊叫:“哎,你拿开卖!”
旁边站着个用根柳条穿了一串黄鳝在叫卖的小孩子,小孩像没听见,反而把黄鳝串儿高举起晃动。 老太婆尖叫一声,伸出枯细的手使劲捏小孩的耳朵:“龟儿子,你的黄鳝尾巴在盆子头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