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7章 1065.选择谁做金主爸爸1098(1 / 2)
正大晴天,这家靠肝病药物起家的企业,背靠泰国正大集团,身上的政商关系非常复杂。用得好,对乔木而言将会是巨大的助力。用得不好……也没啥损失。
不过这家企业的问题在于,业务模式还比较落后,转型时间较晚,研发能力在几家企业中相对偏弱。
乔木思索片刻,在正大晴天旁边做了个记号。其他企业能够提供给他的,多是为他在山西扎根,提供产业层面的助力。这家则截然不同,能够提供的助力,是人脉方面的,说得直白点就是“掮客”。
明药康德。这家企业最初走错了路,竟然找了孙庆书的人当中间人,也是个大乌龙。不过后来反应过来了,双方的沟通也就步入正轨了。
明药康德的经营模式与瑞恒医药不同。它不是自己做Big Pharma,也就是设计、研发、临床、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传统药企巨头。
明药康德的主营业务与那家不再来往的凯英莱一样,主要都集中在CXO领域,其实就是代工。
这个代工并不是简单的“替客户生产某款产品”。而是设计、研发、临床实验、生产甚至销售的每一个环节,它都能做,而且还是国内龙头。
也就是说它自身也得具备很强的研发实力。
这么做的目的,就是满足那些轻资产型企业的需求。
很多企业不想自己花费高昂的代价去建大量固定资产、养大批员工,干脆就只做源头创新,把后面的所有“苦力活儿”外包出去。也就是苹果那种模式。
明药康德这种像台积电一样的高科技代工企业,也就应运而生了。
所以和主要做国内市场的瑞恒医药不同,明药康德的主要业务面向海外,毕竟国内创新药领域还是很落后的,没什么CXO市场。
作为全球顶尖的CXO企业,它的业务量很充足,利润稳定而可观,完全就是这行的钻石王老五。
明药系现在的业务模式,不是靠CXO业务的利润支撑原研药业务,而是用CXO业务赚来的钱,去买那些它看好的初创原研药企业。
然后将这些有了成果的企业打包上市,赚更多的钱买更多的企业。
它硬是把医药行业玩成了金融模式。
但据乔木了解,这才是医药行业最靠谱的玩法。
因为这行有三个十的说法,研发一款新药,需要十年时间、十亿美元投入,最终却只有10%的成功率,成功了还不一定有市场竞争力能赚钱……
可想而知,原研药行业的风险有多恐怖。
所以,这行真正的巨头,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种研发能力超强、新药成功率很高的研发巨擘,而是资本巨鳄。
既然自己研发风险太高,那就去买那些研发企业。不需要整家买下来,可以几家十几家企业共同出钱买下来,大家风险共担,有钱同赚。
买来的企业研发成功了,自己就赚了;研发失败了,风险也由所有买家共同分担了。
买来的企业能持续维持研发能力,就一直投入;长时间拿不出成果,就直接卖掉或者解散,也不会对公司主体造成负面影响。
所以可以这么说,明药系的玩法虽然不符合行外人朴素的认知与期待,但却是这行最靠谱、最能持久、成功率最高的玩法。
直观来看,找这家合作,是最靠谱的。
乔木若有所思地继续往下看,视线只在康成龙化这个名字上停留了一瞬间。
这是一家位于首都的美国独资医药巨头,能找到他,很是绕了个大圈子,是首都有关部门那边出面帮忙联系的。
这也让乔木有些疑惑:神州百济找上门时,就没提与有关部门的关系来加分。康成龙化与神州百济同为首都企业,有关部门的领导,为啥只帮前者不帮后者?
他自然想不通里面的门道,直接就将这家PASS过去了。
我们中国企业谈生意,你个美国佬瞎掺和个啥?!
再将剩下的几家企业全部分析并PASS掉,乔木将最终选择对象放在了明药康德和神州百济这两家上。
瑞恒医药其实本身是个不错的选择,但他对这家的顾虑有些多,一时拿不定主意。而他又已经没时间更没资源去做综合研判了。
他只问了自己一个问题:选择这家的话,最大的风险是什么?自己能否承受?
答案是:最大的风险是,这家反客为主,拿血兰制品当诱饵,将山西原研药市场摧枯拉朽地吃下。最终不仅没带动本地产业升级,反而将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倾销地、聚宝盆。
他自然不愿承受这种风险,就只能放弃了。
而对于正大晴天,他问自己的问题是:自己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答案是:他需要将太原乃至山西打造为自己的大本营、坚强后盾。不仅是调查员行业的,也包括其他政产领域的。
正大晴天确实有能力为他提供丰富而广阔的政商资源,但在这个目的上,其实帮不到他。
而如果他只是将触手胡乱延伸,自身却没有一个安全而稳固的大本营、栖息地,那他不过是看上去强大的无根之萍罢了。顺风的时候人人追捧,一旦逆风,很容易就墙倒众人推。
于是他把这家也PASS掉了。
剩下的,自然就是明药康德和神州百济。
乔木看着两家,仔细思索了良久,终于做出了最终决定:神州百济。
明药康德从各方面来说,都比神州百济强大太多了。但这又不是他的企业,只是他的合作对象,这个强大,与他有什么关系吗?
他在华为门口卖煎饼卖得再火爆,也不代表华为就是他的后盾。
明药康德是冲着时下最流行的生态型Big Pharma去的。这样的巨头能给他,或者说能给省内产业提供的帮助,是全产业层面的。也就是说,这家企业是有能力做全产业链孵化的。
但那也得你自身有值得孵化的企业吧?
你一堆靠医药代表养活的仿制药企,孵化什么?写轮眼吗?
神州百济则不同,这家企业就是一心做自研自产,做最传统的Big Pharma。而且这家企业对研发有着极其强烈的欲望,或者说信念。
这样的企业如果进入山西,是能够从产业更前端的人才培养开始提供助力的。
乔木认为,这才是省内医药产业目前亟需的:人才培养与保留。
只有那些跟得上新时代、在新理念新认知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人才,才有可能紧跟时代、创造崭新的未来。
现有的那些落后腐朽的上世纪企业,早就没有任何革新的价值与意义了,就让他们继续烂在那里吧。
它们唯一的价值,就是在优秀人才与企业成长起来之前,尽可能维持一个基本的盘面,让肉烂在锅里,避免省内医药资源全面沦陷、清空,使山西沦为临省的医疗产业提款机。
当然,如果他最终选择了神州百济,他就必须面对一个非常非常巨大的风险:这家至今不盈利的企业,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崩了。到那时,之前无论给过他什么承诺,都必然沦为一张废纸。
而想要让这个风险不兑现,乔木就必须做更多。
他不能只拿对方的钱,还得主动参与进来,力保对方能中标!
12点截止时间之前,乔木与神州百济的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欧总通了电话。
“我想对贵司的报价做一个调整,”他直截了当,“1亿20%,其他条件不变。”
在下午的报价中,神州百济终于反应过来了,不再继续犯傻,而是将三千万20%的“可笑”报价,调整为1.5亿20%。
与其他主要竞争对手的最终报价大差不差。
乔木则主动给对方降了五千万,当然是有代价的。
“除了贵司在20年专利有效期内,将新成分的全链路业务全部放在山西省内,没有我的许可不得外迁,我还要额外加一条。
“20年专利有效期内,贵司每年都要拿出新成分相关净利润的5%,专门成立一家基金会,用于山西本地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基础科学研究、产学研一体化。
“如果贵司能够答应这个条件,我们明天就可以带着律师上门,坐在一起拟合同了。”
电话另一头,欧总愕然地沉默了良久,才试探着问:“乔总对那个学术基金会有什么想法吗?”
乔木直接否认:“没有。我不会对这家基金会提出任何诉求与干预,它怎么运行完全由贵司说了算。当然我个人希望这家基金会能在决策时,充分考虑山西本土高校与教育界人士的意见。除此之外,我没有任何想要的。”
“我明白了,那乔总的母校是?”对方显然认为乔木是山西本地高校毕业的,想要以此回报自己的母校。那基金会的资金,自然要倾向于他的母校了。
欧总是美籍华裔,宾州出生,对这种母校情节很能理解。毕竟美国有着全世界最著名最广泛最先进的校友模式。
“大同市第三人民中学。”乔木报出了自己这一世的母校名。
“啊?”对面愕然,显然以为他在开玩笑。
乔木笑着解释:“我高考刚过专科线,所以高中毕业后就出来工作了。您要问,我的母校当然就是大同三中。”
“……”欧总彻底无语了,良久,才感慨道,“看得出来,乔总很爱自己的家乡。”
乔木没有回答。这里并不是他真正的家乡。
但二者从各方面来说其实都挺像的。2000年开始,24年不过是弹指一挥间,并不足以让这两个平行的省市演变出多么巨大的差距。尤其是风土人情方面。
他总是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寄托在这里。
“欧总要抓紧时间了啊,”乔木不想此刻陷入情绪中,并不想深聊这个话题,看了看表,“我说过会在12点公布结果,就不会食言。如果贵司无法在12点前给我最终答复,那我只能判定贵司出局了。”
“不需要开会讨论了,”对面的欧总却说,“我现在就可以给你答复,我们全盘接受你提的要求!”
这正如乔木所料。他点了点头:“那就预祝我们合作愉快了。”
-----------------
乔木如约准时向其他投资方通报了自己的最终决定。
投资是具有行业排他性的,这就意味着,他的芸木与其他几家将不会再有合作的机会,他与这些负责人大概率也不会再见面了。
不过这不代表成功成为芸木股东的神州百济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就能高枕无忧。
毕竟入股相关配套机构,只是有效的盘外招之一,但绝非关键手段。否则那20%的股份,就绝不可能只卖一个亿。
如果入股芸木就能大幅提高竞标成功率,那莫说一个亿了,十个亿都不在话下。
乔木既然选择了这几家中竞争力最弱的神州百济,自然就得主动承担起更多的工作。否则神州百济一旦落选,他也就什么都捞不着了,就真的成了单纯用芸木2%股份换取八千万现金。
他图的又不是这个!
几天后,乔木就在新起点总部附近,约了一位同事见面。
这位名为邓云璐的女同事,是来自市场部的M3副经理,是监理部的李启昭介绍给他的。
李启昭,就是那位芸木股份第一次申请超导精矿专营时,给他介绍“白手套”投资人,但被他拒绝的那位。
后来他知道了,那位“伍总”的背后,就是孙庆书。孙庆书并不是真的看上了芸木20%的股份,单纯就是在试探他。
他相信,如果当时他同意了,对方就会不停地给他点甜头,再引导他做一些脏活儿,最终彻底将他引上贼船,就如同对方曾经对王宗江做的那样。
那次拒绝,让孙庆书意识到他比王宗江更难缠也更有野心,于是冒险亲自见了他一面,却被他识破了真面目,当场决裂。
而这位李启昭经理,却成了他的“朋友”。这半年来,两人交往颇为密切。李经理为他介绍了不少总部各部门中基层的人脉,反过来也借着他的名号在公司内的社交场中无往不利。
双方当然不是真的朋友,但合作也非常愉快。
至于自己的顶头上司与自己的“好朋友”是死敌这件事,李启昭不会不知道,却完全不在乎。
毕竟大家都是来打工的,不是来效忠的。他孙庆书说破天不过是一家央企的高管,享受个行政待遇,又不是什么封建领主。
这次这位邓云璐,就是李启昭在一个酒局上介绍给乔木的。乔木找到对方,自然是为了打探市场部技术公开与普及工作情报。
“我们可是有纪律的,这种事情属于部门机密,不能随便对外泄露。”邓云璐太清楚他的目的了,半开玩笑地警告。
“咱们这怎么能叫随便呢?”乔木调侃着,却也没再提这个敏感话题。
两人点了菜,开始闲聊起各自的八卦。邓云璐也顺势八卦地问起了他那家新公司。
乔木大致介绍了一下智翱的情况情况,话锋一转:“我记得你弟弟下半年就毕业了吧?找好去处了吗?”
“他呀,”提起自己的弟弟,邓云璐翻了个白眼,“我让他来公司,他说什么都不来,说是瞧不上国企的僵化陈旧,不想巴结领导。” “现在就一门心思想进大厂,说什么要奋斗拿期权,争取四十之前退休环游世界。”